清末草书大家范培开遗作在和县展出

02.12.2014  10:50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和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范培开遗作展”和“范培开书法研讨会”在范培开的家乡和县举行。安徽、江苏等地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论文作者等参加了研讨会。同时,集结了范培开书法研究的论文集《范培开研究》也正式出版。

  范培开书法研讨会

  范培开(1870-1925),字郎轩,号新村,又号遮浪山人。安徽和县乌江人,天资聪颖,诗文书画俱有成就。1923年在上海国家展览馆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中名列第二名。他是林散之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1914年,林散之就学于范培开门下。范培开在乌江深居简出,以行医为业,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终年55岁。林散之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恩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余初学书,即寻其途径而学之”,“范先生用笔甚泼辣,为近人所宗仰”,“我从范先生学书法,得益颇大。……从凡先生学术后方懂得悬腕之法,悬腕才能用笔活,运转自如。”柏文蔚等人曾在上海《申报》为其刊载润例,称其“五体皆备,隶有霞舒云卷之姿,草有鸿戏蛇惊之态。”沈鹏先生题其书:“笔力遒劲绚丽,了无牵挂。而须于千碑中得之,不可轻守一家之句,历来论者多矣。今范氏以其书作证之。”

  因其早逝且无嗣,范培开事迹竟湮没无闻,其传世的作品也仅存10余幅。在此次的“范培开遗作展”上,展出的6件作品中,除了和县博物馆之前馆藏的4件作品之外,范培开的侄孙范以晨也提供了部分。据介绍,此次展览也是范培开先生遗迹的首次公开展出。

  范培开遗作展

  范培开遗作展

  “范氏书作个性强烈、意气纵横,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次来和县终于看到范先生的真迹,很震撼,和之前看印刷品完全不一样。”12月1日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就范培开书法作品的风格特色展开研讨。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傅爱国认为范培开一生淡薄名利,超然物外,宁可布衣素食清贫一世,也不摧眉折腰逢迎一时,研究范培开的艺术成就,能引起当代书法界一些新的思考。“虽然范培开是林散之的启蒙老师,但他们各自有独立的价值,应该将他们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研究。”安徽省书协副秘书长陈智认为。广东省岭南书法院院长郑荣明对于范培开的书法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近现代碑体盛行,纯草书尤其是这种大草的大家很少,范培开先生的作品风格纯粹,自成一家,没有受到世风影响,填补了近现代大草的一个空白和遗憾,彰显了他独到的见识和过人的胆识。”

  经过前期四个多月的准备,本次研讨会共征集到论文18篇,并集结出版为《范培开研究》一书,内容涉及范培开书法艺术评价、范培开成长的人文环境、范培开对林散之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是范培开研究目前较为全面的资料汇集。据悉,下一步和县将加强对范培开的研究,并邀请当代书法名家为范培开遗迹作题跋后,集结出版。

  又讯:为配合范培开书法研讨会和“范培开遗作展”的举办,由友声书社、安徽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和县文广新局主办的《友声书友十三人展》也同时在和县博物馆展出。参展的十三人均是为研讨会提交论文的作者,展览共展出他们的作品52幅及部分书画家的题贺作品。

  责编: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