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推进消防大数据技术 试点综合业务平台

21.04.2016  15:52

  当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生命,当消防官兵逆火而行甚至献出年轻的梦想——身为专业部队的消防人员,谁比我们更痛心?谁比我们更触动?

  2015年9月,江苏省率先启动消防大数据工作平台建设,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助推消防理念的转型升级。2016年新春伊始,江苏省围绕消防大数据的各项工作,已井然有序推进,苏州作为试点城市,正在对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对未来大数据的应用运筹,做专业思考梳理以及实践路径的推演。

  三网融合汇聚数据实现可视化功能

  苏州虽然全市信息化基础较高,但大多各自为政,大量珍贵数据没有被有效利用,且受独立平台影响,信息传递环节多、失真大、回溯难,给消防研判、监察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通过公安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的全面对接,实现三网融合。试点以来,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以消防单位为数据核心,全面联通公安、安监、交通、规划、住建、工商等相关单位,为大数据系统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在网络支持下,全面收集企事业单位消防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过滤清洗无效信息后,最终以标准化业务数据的形式入库建档,从而为大数据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开始实现数据可视化功能。

  大数据综合业务平台通过时空可视化分析系统及动态仪表盘,各级消防部门可从不同维度、分析研判历史火灾成因、场所、损失等信息,对每日各时间阶段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质态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数据,更容易的发现数据存在问题,并以此形成崭新的案件研判形式。

  通过无纸化案件研判,深度挖掘火灾隐患与个信息维度的关联关系,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工作质态进行自查,维持健康的工作状态及效率。

  “1+N模式”构建大数据预警系统

  如何才能在火灾发生前,高效准确地找到火灾隐患并消灭隐患成为做好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消防大数据综合业务平台立足于“1+N模式”,构建了火灾风险大数据预警系统,突破了这一困局。

  如今,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利用时空可视化分析系统和动态仪表盘所汇聚的所有有效数据通过PACR数学建模,构建火灾风险大数据预警系统。根据不同条件将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可视化处理,借助历史火灾数据,以不同维度进行过滤,从而实时预测火灾发生概率及分布情况,帮助消防部门第一时间发现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建筑,提高日常巡检指向精确度,及时消灭火灾隐患,发挥有限警力的最大工作效率,最大限度避免火灾的发生。

  除了核心功能火灾风险大数据预警系统“1”以外,“N”项子功能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消防安全平台方面,消防单位与网络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微信企业号建立消防与单位消防管理人员的直接渠道,为企业提供无纸化台账,强化交流机制。

  在危险源实时管控方面,系统可每小时上报一份企业危化品数据库、实时展示码头危化品存储情况,对5000余家危化品企业的九大类危险品种类、数量、安全处置方法分类标注,从而为重大危险源提供24小时监控服务。

  在交通危化品运输实时监控系统方面,通过接入苏州市交通局货运单位、货运车辆、从业人员、电子运单数据等信息,实时查询车辆车牌号、车辆类型、危险品名称、应急处置方案、驾驶员及押运员姓名、联系电话、始发地、目的地等信息的位置及运输物质基本情况,从而掌握全市危化品运输车辆实时动态。

  “保姆式”向“校长式”转变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难以落实,消防监督部门的这种“保姆式”的消防管理手段难以真正发挥效能,一个联合大数据预警系统、集群化监管模式的庞大力量的大数据综合业务平台孕育而生。

  该平台通过运用消防大数据的全新管理新模式,将消防机构与社区警务平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形成数据融合。同时,企事业单位将消防管理数据实时反馈至消防大数据平台,通过预测研判,将火灾隐患分析报告传送至社区警务平台,最终监管情况反馈将送达政府部门,通过政府部门出面监督管理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此外,该平台在苏州市民信用“桂花分”评分系统的支撑下,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安全管理行为数据将被积分化,消防安全管理人将根据其在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行为和成绩获得对应的积分,对消防安全管理人在行业内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参考价值,利于促进消防安全管理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