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经开区法院多措并举提升办案质效

15.10.2016  03:05
 

  安徽法院网讯    今年以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审好每一件案件,应对好每一项落后指标,统筹好全院各项审执工作”为工作目标,创新方法,扎实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前三季度,共受理各类审(执)案件4988件,结案4599件(含旧存301件),结案率86.17%,收结案数同比分别增长43.79%和103.77%。审判质效11项核心指标、23项综合指标均居于全市基层法院第一方阵。

  面对案多人少困境,该院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全员办案”工作机制,业务部门打破分工,除执行局法官专门负责执行案件外,其他一线法官不分庭室办理各类案件,综合部门法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办案,充分运用现有审判资源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同时发挥院领导表率作用,落实办案数量,前三季度院领导办理各类案件611件,人均办案101.8件。

  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积极落实多元化解纠纷调解机制,通过引入代表委员调解、专家调解等人员充实法院调解力量,构建“网格化”调解大格局,实现诉前矛盾化解与诉讼社会监督的双重功效。前三季度,中心诉前成功化解纠纷829件;夕阳红窗口接待来访近两千人次,参与调解案件1400余件,极大减轻了一线法官的办案压力。

  探索商事审判简式机制改革和裁判文书简式改革。对案情简单的商事案件,做到当日立案、当日调解;对复杂的案件,积极运用调解方式进行处置,对确实无法调解的及时判决并做好判后答疑工作。推广使用令状式裁判文书,召开专项会议研究明确文书格式、裁判方式和适用范围,并进一步推广运用。自8月初出炉首份令状式裁判文书至今,已制发令状式裁判文书60余份,其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特点赢得了当事人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成效。

  该院强化监督指导,强力推动审判管理通报周例会制度,认真分析总结审管工作情况及数据指标,并及时查缺补漏。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平均卷宗流转时间偏长等短板工作强化调研,对案件关键指标实行周统计、周点评、周通报机制,确保弱项指标分析到位、整改到位。目前,该院平均卷宗流转时间从年初62天大幅缩减为34天,相关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积极落实裁判文书上网要求,以公开促公正。前三季度上网裁判文书共计4327份,上网率达158%,居全市法院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