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社区体制改革:办事高效、便捷、透明

08.06.2015  12:34

      安徽省芜湖市68岁的陈玉才,患有尿毒症、高血压和高血糖等多种疾病,长期服药已是家徒四壁。前几天,因无法支付医药费,医院已停药治疗。班景涛在网格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向上级反映,让老人顺利住院,免费接受治疗。康复后的老人拉着班书记的手一个劲地致谢。
      市民的困难能及时被发现,得益于芜湖市以“网格化”为抓手,“信息化”为支撑,实现“扁平化”管理模式的社区体制改革。
今年初,年初,芜湖市委在认真总结镜湖区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意见》,这意味芜湖社区体制改革将在全市推开。
      整合下沉资源 推进管理“网格化
      如何让新型社区拥有更多资源,更加切合居民的需求?芜湖在改革试点区,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依据,同时兼顾人口数量、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要素,重新划定社区管理服务范围,按每个社区3000户左右,服务半径5 — 8万人,城区300 — 500户,农村以自然村为单元设置网格。全市划分4505个网格,形成以社区及网格责任人为主体,辖区单位、物管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居民小组长及楼栋长等共同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作用日趋显现。
      红梅社区主任王红深有感触,她坦言“社区体制改革后,与原来的街道相比,更贴近居民群众,更专注便民利民;与原来的居委会相比,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较强的统筹能力。
芜湖市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基层信息采集员,根据网格特点配备专兼职网格信息员。网格员对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信息进行采集上报和核查,排查上报网格内的社情民意、事故隐患和突发事件,做好政策法律宣传和便民利民服务。
      同时,还在市、县(区)成立社管办,负责协调、指挥、调度、考核网格化管理,建立“巡查、报告、负责、解决、督查”的五有运行机制。网格员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社管通”及时将文字、图片和语音上传至网格监督管理中心,统一分派扭转,部门限期办结,结果由网格员督查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为提高巡查质量,市里统一出台了网格员管理办法,制定日常巡查、分类走访等制度,强化痕迹管理,实行GPS定位,绩效考核,确保民情信息第一时间收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消除。
      此外,芜湖还开发建设“一户一网站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易户网)”,将行政服务、社会化服务等各类服务资源整合到统一平台上,为每户市民家庭开一个服务网页,提供居家、办事、生活、出行等便利快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班景涛既是社区主任,也是小区第三网格网格长,每天雷打不动都要入户走访、察民情、解矛盾。
      “信息化”解决群众办事难
      如何拓展和优化社区公共资源,提升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芜湖创造性地提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生命树”模型,以政府大数据为主干,梳理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责,把市民“由生到死”各阶段的需求与政府职能相对应,在需要政府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建立相应的业务平台,实现数据共建共享、服务管理各司其职、业务流程闭环运行,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提升政府管理服务能力。
改革依照“领导、规划、标准”统一的原则,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领衔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市财政投入3000万元,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打造为民办事“一站通”、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生活“易户网”三个应用平台。
      市长潘朝晖表示,全市以“不交换数据就交换人”的坚定决心,打通政府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将原本分散存储在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汇集到统一的数据中心,强力推进数据共建共享,为政府大数据运用提供支撑。
如今,芜湖已交换共享81个部门、14亿条的数据,提炼人口数据401万条、房屋信息62.9万户。
市民政局局长张敏说,为解决群众“办事难”,全市将各部门所有与居民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整合到“一站通”平台,实行“多点受理,受办分离,综合接件,后台审批,一站办结,电子监察,全城通办,全年无休”,解决群众办事“进多个门、找多个人、跑多趟路”的问题。并将“一站通”延伸到社区、村和公共服务中心。
以前一个社区服务大厅有8个窗口,至少有8个工作人员,现在只需综合受理、发件2、3个窗口,2、3个人员即可。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办事效能提升了70%以上。”张敏非常欣慰。
      镜湖区大富社区主任傅建军说,过去他在街道任社会事务科长,办得了的事自已办,办不了的事向分管领导汇报。现在来社区任职,大事小事都得通盘考虑,做好做不好居民说了算,满意不满意群众来评议。   
      居民自治 彰显社区角色回归           
      两年前,社区建成“城市生活e站”,运动场地健身器材一直闲置,居民要求开放。班景涛认为,居民不能享有社区公共资源,还谈何自治?与居民代表几番商议,达成统一意见后,给老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各配一把钥匙,现如今“居民带钥匙,当家又做主”在花园社区已成长态。
      “从自行管理,使用社区运动场地、娱乐休闲设施等来看,居民素质很不错”,班景涛告诉记者,他想把居民的这种表现向前再推一步,不但要让居民在公共资源上“当家做主”,还要让居民在社区事务上“做红花,不做绿叶”,从“配角”向“主角”转变。
      根据《关于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意见》,改革之后,居委会协助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不承担行政管理性事务。主要负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办理公益服务事业、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以及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等自治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党委、社居委、网格员工作情况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居委会工作人员采取自愿服务,政府不再按人头发放补贴,对政府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社区以党委、居委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以“社区居民提议、议事会讨论形成建议、社区党委讨论决策并执行、成效接受群众评议”的四步法,实现方便居民、操作简单、效果直接,有效解决了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增强了社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潘朝晖看来,芜湖社区体制改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建立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从而降低了行政成本,使得居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真正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这必将对芜湖、安徽乃至全国的社区改革起着引领作用。(中国社会报安徽记者站 苏天真 李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