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科技局“六字”方针贯彻“三严三实”

16.05.2014  22:33

近几个月来,芜湖市科技局结合职能特点,严格按照“三严三实”标准,开展一个自选动作,强化三项服务,推进五项创新,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在“”和“”上下功夫,自选动作有特色

”就是接地气,局机关人员走进基层,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就是输氧气,给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做指导,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两个月来,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千百十”活动,先后组织100余人次深入137家各类科技企业,零距离听取意见和建议,宣传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发放《芜湖市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及速查读本500余册。

二、在“”和“”上下功夫,三项服务见真效

”就是务求实效,“”就是围绕服务企业、项目、平台,提供深层次、全方位、定制化服务。

一是服务企业,强化“个性定制”。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全覆盖式摸底的基础上,将日常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针对基层科技部门、科技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分三个层次进行高企申报、专利知识和创新政策等各类培训班22场次,培训人数500余人次,为企业答疑解惑,指导和提高企业申报质量。

二是服务项目,注重“量体裁衣”。围绕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科技局实行项目季度征集机制,确保项目库中的项目及时更新、最新项目及时入库。主动加强对申报项目的指导、评估,帮助企业及时丰富、调整项目内容,提高项目质量,找准切入点和对接点,提升项目竞争力。今年以来,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25个,申报国家863项目10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85个。

三是服务载体,突出“能力提升”。加大省、市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宣传贯彻力度,市政府已出台《关于贯彻省科技创新系列政策的通知》。推荐申报25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制定《院士工作站绩效考核办法》、《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扶持工作流程》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加快优质科技资源导入,推进高科技创业活动。

三、在”转”和”创”上下功夫,开拓创新促发展

“转“就是转作风,工作更加高效、作风更加务实;”创“就是创新思路,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出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流程再造,提升管理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按照“控数量、提质量、优结构”的原则,加大对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民生科技的倾斜支持力度。改革项目发现机制,变“坐等申报”为“主动发现”;改革项目遴选机制,项目征集与评审分开,纪检监察全程参与,相互制衡,阳光操作,从制度上防控廉政风险。

二是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机制。进一步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改变过去以拨款、补助为主,“撒胡椒面”的模式为合同管理、绩效挂钩、委托贷款、贷款贴息、创业投资、担保、后补助等多元化方式,支持重点产业和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组建科技银行;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切实发挥专利权的融资功能,拓宽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创新科技公共服务机制。加快机关职能转换,将项目评审、绩效评估、业务培训、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管理等6项科技管理事项委托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发挥局属科技企事业单位的承接作用。建立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信息中心,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科技咨询服务。开发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申报系统,实现项目申报、评审、管理、考核、验收的信息化。

四是创新高科技创业活动推进机制。牵头制定推动高科技创业活动和加快优质科技资源导入的相关政策,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芜创业,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五是创新科技创新考核机制。悉心研究省委、省政府市县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分类指导,完善市政府科技考核、科技奖励办法,调动县区、开发区积极性。转变专利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发明专利,1-3月,芜湖市发明申请总量397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81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