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芜湖市常务副市长曹哨兵:争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引擎

04.07.2018  18:18

芜湖市常务副市长曹哨兵接受长三角新媒体采访团专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芜湖与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

  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芜湖定位为II型大城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一员,芜湖市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站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起点,芜湖如何提升产业分工协作含金量和附加值?7月4日下午,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接受了“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沪苏浙皖新媒体采访团的专访。

安徽新媒体集团记者苏艺提问。

   媒体 :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座谈会6月1日召开,会议明确了今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您认为,芜湖市能从哪方面发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曹哨兵 :今年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在上海召开座谈会,会议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提出,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芜湖定位为II型大城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我们重点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抢抓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构建区域技术转移体系、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为抓手,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加快芜湖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市和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市建设;谋划打造一批公共研发平台,重点建设下一代人工智能及工业机器人共性研发平台、新能源汽车共性研发平台、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研发检验检测中心等10个高端研发创新平台,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支持长三角地区的院校和科研院所来我市建立分校分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实习基地,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有限目标,重点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通用航空、微电子(含汽车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大数据及产业互联网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参加长三角机器人产业联盟,推动实施长三角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上线。探索城市群产业分工和科技创新深度合作新路,参与建设G60科创走廊,打造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合作平台。

  三是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融入长三角自贸区一体化建设。深化芜湖港与上海港合作,主动对接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其他港口合作,把芜湖港打造成安徽省集装箱枢纽港,推进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加强市际合作,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建设单一窗口,方便进出口贸易。积极参与,主动跟进,协助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四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联动机制,加快长江芜湖段及其支流的整治,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屏障。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和《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工作重点》,着力加强水、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建立固体废物跨区域监管联动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探索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和环保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环保“黑名单”制度,实施共享共治,促进联防联控。

  五是共创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一体化建设,统一市场规则,提升区域综合监管执法水平,实现区域市场融合发展。加快形成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实现区域内重点标准目录、具体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监督三协同。完善执法协作及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地区综合执法联动,建立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诚信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共用,统一实施信用监管。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提问。

   媒体 :长三角已有交通、产业、科技、环保、信息、能源、信用、人社、金融、商务、食品、城市合作12个方面的合作专题。但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老百姓问,长三角一体化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您给大家讲讲,长三角一体化会在哪些方面给芜湖的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曹哨兵 :我认为这12个方面的合作专题跟老百姓都息息相关,长三角一体化将给包括芜湖在内的长三角地区乃至周边的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下面,我主要从交通、产业、科技、环保等领域,谈谈长三角一体化将给芜湖人民带来的获得感。一是交通出行将更加顺畅。加强调度与保障,加快商合杭高铁建设,力争早日通车;积极主动对接,加快推进常芜城际、沪苏湖铁路、宁黄铁路、宣绩铁路等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建设,使芜湖百姓能够更快捷的出行。以国家高速公路扩容和省际公路衔接为重点,加快G347、S32、溧芜高速以及合芜、芜宣、芜宁高速改扩建等公路网项目建设,打通省界断头路,使芜湖对外交通更顺畅。抓紧建设芜宣机场,尽快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二是创业就业环境将更加优越。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优先主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驱动,落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专项政策等系列政策,促进更多的人才在芜湖创新创业。狠抓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与协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让广大市民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三是居住兴业环境将更加绿色。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联防联控联治,协同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源地保护、长江岸线整治、PM2.5管控、企业减排、散乱污企业治理、矿山整治等工作,居住兴业环境将不断改善。四是公共服务将更加便利。加强区域人力资源协作,为人才在长三角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多机遇。深入实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深化区域工伤和失业保险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工作保险认定政策统一和工伤康复机构资源共享。落实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合作,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加速教育、医疗资源流动,推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方便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及政务服务。

浙江在线记者石潇俊提问。 中国江苏网记者梅源提问。

   媒体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您认为芜湖市的优势和短板分别在哪里,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曹哨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主要有五大优势:

  一是良好的合作基础。芜湖与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近30年来,芜湖与长三角地区合作的参与度、紧密度和融合度不断提升。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后,安徽省就作出了“以芜湖为龙头和突破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战略决策。2013年4月,芜湖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16年6月,芜湖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同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向东看、往东比”,等高对标苏浙沪,全面融入长三角。今年,我们又加入了G60科创走廊。所有这些,为我们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徽文化、西洋文化在芜湖交融。明清时期,徽商以芜湖为集散地,走向全国。1876年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形成了原英国领事官邸、神甫楼、内思工业学校旧址等一批西洋建筑群。民国时芜湖就有直达上海的火车,建国初期约有20多万上海人涌入这里,芜湖素有“小上海”之美誉。改革开放以后,芜湖始终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开放包容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芜湖开放包容的文化积淀一定会有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三是创新创业的基因。创新创业始终伴随着芜湖的发展,创新创业也深深地融入芜湖人的血脉中。芜湖“傻子瓜子”2次出现在《邓小平文选》,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报春花”。今天的“三只松鼠”又是一个创业的典范。芜湖人无中生有地建起了奇瑞。现在,奇瑞孕育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等一批战略性新型产业。多年来,我们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培育开放、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74件,连续7年居安徽省第一位,连续六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跃居第十位。今年4月,又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芜湖创新创业基因必将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鲜明的产业特色。我们已培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5%。正聚力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微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互联网及共享经济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机器人产业在国内率先形成了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工业机器人年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我们特色鲜明的产业,可以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实现产业互补协同发展,这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是优越的营商环境。围绕在审批事项上疏堵点、在企业负担上解痛点、在政务服务上破难点、在市场监管上除盲点,我们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安徽政务服务网芜湖分厅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9.1%、“零上门”占比11.1%,年底前将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在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今年1月,北京零点有数公司发布的“2018中国营商环境升维百强榜”中,芜湖居非省会城市前列。优越的营商环境,将有利于我们迎接辐射、承接转移。

  当然,我们也存在着交通便捷度不高、创新资源不足、产业实力不强、城市功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短板。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既要坚持在基础设施、区域市场、创新能力等方面与长三角发达城市高位对接,还要发挥好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芜湖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芜湖对外交通瓶颈已成为融入长三角的最大制约。我们将与长三角其他兄弟城市一道,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共同谋划推进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在内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加快芜宣民用机场建设并融入长三角机场群,推进区域港口航运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一体化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二是深入实施人才优先主战略。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创新资源。我们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全球广泛招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多措并举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快完善人才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优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创新外籍专业人才居留与出入境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外籍人才办理、居留许可等便利措施。三是聚焦有限目标做强特色产业。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我们将加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研究,坚持战略定力,聚焦有限领域,聚力4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自身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实力进一步增强,与其他地区产业更加互补协同。四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智慧城市水平,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招引力度,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力求与长三角先发城市等高对接。(记者 邹德才 彭旖旎 苏艺 徐慧冬 喻学超 王宣)

曹哨兵与采访团成员合影。

长三角新媒体聚焦安徽

【专题】奋斗新时代 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邹德才 彭旖旎 苏艺 徐慧冬 喻学超 王宣      编辑: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