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启航”

11.12.2014  10:56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何以造成这样的冷热不均?

  “大医院条件好,医生护士水平高,拿药方便,到大医院放心!”已退休的唐阿姨一番话说出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心声。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整体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公立医院的诊疗环境也有所改善,但‘看病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人手不足、设备设施陈旧、常用药与医院不匹配、医保支付障碍、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亟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让现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市卫生局局长何思忠坦言。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样看似简单的良性循环圈,却需要强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去支撑。

  今年,国家卫计委、财政部联合启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工作,确定17个省(区、市)的34个县(区、市、旗)为重点联系点,芜湖名列其中。在2010年入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之后,芜湖这次又被“点名”在基层医改中担当“探路者”。

  今年11月,市政府印发《芜湖市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4-2016年)》的通知,这项被业内称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的改革由此走上正轨。

  让基层担起百姓“健康守门人”

  方案中,目标明确为通过3年时间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基本完成基层卫生健康信息网络化平台建设。建立能力与实际需求相匹配、能真正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成为健康卫生守门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推进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事财务管理机制、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提升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品质、推进完善基层用药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激励有效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基层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以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为推手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投入责任等九大项。

  按照这个一揽子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基础设施、服务条件到人员配置都将有一个大步的提升,基层卫生院、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站将走向一体化管理,形成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六位一体的公共服务窗口。并且在基层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也就是说,在社区卫生机构和农村卫生院(室)都能就近看中医拿中药。

  基层医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随着提上日程。目标到2016年,在基层机构培养10名全科医学专业领军人物、百名基层名医、数千名适宜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家庭“签约式”主动服务模式将在基层普及起来;如慢性病用药等常用药今后可以就近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购买;基层卫生信息实现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基层与上级医院设备、技术、管理对接,居民们家门口的卫生机构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大医院医生的诊疗等。

  改革围绕“活”字做文章

  市卫生局调研员芮景告诉记者,目前医院诊治的病人约半数以上为常见病,可以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成,而后者人均费用仅为前者的20%-30%,若能在政策杠杆作用下,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仅芜湖市即可节省上亿元医药费用支出。“既减轻了各类医保基金运行压力,又减少城乡居民自付费用的支出,并且可以加强基层力量,为基层留住人才。”

  “我们的基层改革核心就是一个‘活’字,必须调动起基层的积极性,让基层有动力才能有活力。”何思忠一语概括。

  镜湖区以镜湖新城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水“公建民营”的管理新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打开了一扇铺满阳光的窗户。

  按照这种新模式,由政府提供场所和设备,中心主任由政府公开招选聘任,而机构的管理则由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享有用人自主权和财务分配的自主权,自主聘用医护人员,签订岗位合同;中心财务自主使用。中心药品全部实行零差价,统一配送。

  有了自主权,中心在服务方式上更加灵活,开始“主动出击”:主动与社区联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主动深入居民小区及家庭,上门服务;主动与大医院合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转变很明显,现在医护人员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之间相差2000元左右,优绩优酬,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门诊量也是直线上升。”中心党支部书记袁清华告诉记者,中心的月均服务总人次由成立之初的300人左右,上升至现在月均5000人上下。去年全年门诊4.34万人次,较城区其他中心服务人次数高一倍以上,零差价还让利群众5万元左右的药品费用,可谓医疗机构和就诊群众“双赢”。

  体制机制的改革在弋江区也有了突破。该区正在探索基层医务人员无院籍化管理模式,建立由区卫生局实行总量控制、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和动态调整的新机制,依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前人口分布情况,重新核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量。深化医务人员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卫生技术人员“区有院管”,加快医务人员由“中心人”向“系统人”的转变,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推动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动态调整、合理流动、科学配置,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建立人才队伍稳定机制,对技术力量强、工作成绩突出的编外卫生技术人员在编制总量内给予优先纳入编制管理的政策倾斜。

  南陵县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住院与门诊统筹供方支付方式改革,今年又创新建立按病种付费的“定额浮动结算管理”支付方式,从而降低参合病人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基金保障效能,构建分级诊疗秩序,引导患者在基层和县域内就医成效显著。

  还有弋江区正开展的有声有色的“数字卫生”工作,繁昌县多举措巩固村卫生室网底功能等等,这一轮芜湖的基层医改中,明显体现出了基层的创造力和释放出的动力。

  “现在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55个、村卫生室794个,达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目标;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个;全市基层共有各类专业人员4694名。这样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果能把作用发挥出来,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建立起签约服务、基层首诊、急慢分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层供给、利益引导的新机制,必然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打开了一条新路。”何思忠认为。(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安徽县域医共体年内全覆盖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3月18日,华东六省一市专家齐聚阜南,召开安徽省县域医共体(阜南)现场研讨会。县、乡、村重织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县医院托管乡卫生院;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机构由“治病挣钱”转向“防病省钱”等等,阜南县在县域医共体中摸索出的种种举措使得分级诊疗效果明显,2016年该县县外就诊人次与医改前相比下降了12.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