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公安成功缉捕红色通缉令逃犯

06.07.2015  18:03

  近三年缜密摸排,数千里艰苦追逃,芜湖警方将一名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的重要逃犯及其同伙缉拿归案。

 

   艰苦摸排,两逃犯现身山西

 

  2015年6月5日,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日子。

 

  临近傍晚,芜湖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的办公室电话蓦然响起,支队长刚抓起电话,听筒那边即传来一个令他十分兴奋的消息:“我们获得线索,冯某和她的同伙杜某可能藏匿在山西省大同市一个偏远矿区。

 

  “太好了!”支队长听到支队负责追逃任务的副支队长报告,立即向芜湖市公安局分管局领导进行了报告。

 

  “请支队立即组织追逃!”分管领导当即下令。

 

  “是,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放下电话,已经忙碌一天的支队长顾不得休息,紧急召集班子成员及专案组民警开碰头会,通过研究,支队长决定亲自带队,赴大同抓捕两名逃犯。

 

  支队长一夜未眠,关于这起案件的发案、侦查以及追捕两名逃犯的一幕幕闪现在脑海。

 

  时光倒回到2012年8月底,经侦支队接到群众报案,冯某及其儿子、合伙人杜某向他们“借钱”,如今3人忽然失踪,受害群众借给3人的数千万本息没有着落。接报案后,支队领导高度重视,按照芜湖市公安局领导指示,当即立案侦查。办案民警经过艰苦走访、调查取证,查明自2010年开始,冯某伙同其儿子以及合伙人杜某以经营酒店、宾馆需要资金周转为名,以2%-3%不等的高额月息为诱饵,采取先扣除利息和定期支付利息的方式,先后向10多名不特定人员借款,其中很多是亲朋好友,数额高达数千万元。

 

  警方查明事实后,将冯某经营的酒店查封、银行账户冻结。其实,冯某经营的酒店已经名存实亡,根本没有收入,只是一个外面华丽的空壳,银行账户也没有多少资金。2012年10月中旬,冯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批准逮捕,其儿子及杜某也被办理刑事拘留手续,3人均被上网追逃。

 

  然而,冯某等3人仿佛人间蒸发毫无踪迹。办案民警在摸排的同时,调取冯某等3人行踪轨迹,并与嫌疑人亲属接触,一方面了解3人下落,另一方面敦促他们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不久之后,专案组获得线索,案发后,3人逃往斯里兰卡。掌握到3人行踪之后,警方加大对其亲属敦促工作,但3人拒绝回国自首。

  就在警方对3人展开追逃之时,2012年9月13日,从深圳警方传来消息,冯某的儿子入境时被警方抓获。得到信息后,专案组民警立即赶赴深圳,将其羁押回芜湖。经审查,冯某等3人潜逃斯里兰卡首都克伦波之后,因生活不习惯,其儿子回国入境时被查获。此时,冯某及杜某仍然逍遥法外。

 

  案情逐级上报,引起安徽省公安厅、公安部高度重视,经公安部批准,2013年2月18日,冯某被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联合国外警方对冯某进行通缉。

 

  芜湖警方通过公安部经侦局及时与斯里兰卡警方取得联系,经核查,冯某、杜某早在2012年9月中旬即离开当地。专案组侦查发现,两人离开斯里兰卡之后,在泰国短暂停留,随后到达中国澳门,在澳门仅仅停留3个月再无下落。

 

  2014年初,公安部展开声势浩大的“猎狐”专项行动,缉捕在逃境外的经济犯罪嫌疑人,芜湖警方抓住契机,将冯某、杜某作为重点追逃对象,专案组进一步扩大摸排范围,在省公安厅、芜湖市公安局有关领导指示下,多警种密切配合,围绕冯某、杜某的重点关系人、活动轨迹梳理线索,推进侦查措施。

 

  支队长想着这些经过,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匆匆吃过早餐,率领4名追逃民警乘火车千里奔袭,直奔山西大同。

 

   千里追逃,出租屋拿下逃犯

 

  经过近一昼夜车程,到达大同已是6月6日凌晨4时许。

 

  追捕组短暂休整之后,来到大同市公安局,请求给予协查。两地警方联手,首先对冯某、杜某行踪展开调查。

 

  为避免打草惊蛇,追捕民警没有公开冯某、杜某的真实身份,只能暗地查防。然而,偌大的矿区,数万名外地来此打工的流动人员分散居住,要查找两名“隐形”之人,无疑大海捞针。便衣民警们兵分数路,不分昼夜地摸排了一周,并未获得有价值线索。追逃民警都是南方人,对北方气候很不适应,水土不服,有的鼻子流血,有的身上被蚊虫咬的奇痒无比。

 

  “大家注意安全,坚决拿下两逃犯!”支队长安慰大伙儿的同时,下达命令。大家将压力变成动力,克服种种困难,抱着“不抓获逃犯绝不罢休”的信念,在当地开展拉网式筛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11天的上午,便衣民警在大同市南郊区平旺村一处平房外发现一辆皖B车牌的轿车,支队长得到汇报立即赶到现场,经观察,车内无人。

 

  “在遥远的大同有芜湖牌照的车,说明这人跟芜湖有关系,会不会是冯某、杜某的车呢?”大家分析判断着,并在轿车附近蹲守。下午,只见一名男子拉开车门驾车离开,可以肯定的是,这人不是杜某。民警通过登录公安信息平台查询,证实了判断,车主的确是芜湖人,叫李某。经过调查,李某在大同做食品生意,与冯某、杜某的案件没有关联。

 

  虽然排除了李某嫌疑,但民警没有放过这条重要线索,仍然在车辆停靠地附近蹲守。第二天下午1时许,细雨蒙蒙,民警冒雨蹲守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走进平房,立马反手关起大铁门。民警从男子体貌特征上看,尽管有点像照片上的杜某,但比杜某老了许多,而且精神状态也不比杜某。大家分析认为,此人很可能就是杜某。支队长当机立断:冲进屋内,将男子控制并展开盘查。

 

  为防止嫌疑人狗急跳墙做出疯狂举动,支队长没有直接敲门,而是安排2名民警把守大门,自己率另外民警准备越墙。沿着高达两米多是围墙绕了一圈,选择一颗大树顺树攀上围墙。此刻,那名中年男子正站在院内抽烟,猛然见到墙头爬上几名神色严肃的陌生人,男子下意识地扔掉香烟向大门冲去。民警迅速跳下围墙,冲向男子,顿时院内响起一阵疯狂的狗吠。当男子的手刚刚要拉开大铁门的一刹那,民警扑过去将其死死按住:“别动!我们是芜湖民警。你叫什么名字?”一听家乡口音,男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沮丧地说:“我叫杜某,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了。”随后,民警拉开大门,外面守候的民警也冲了进来,在各房间仔细搜查,在一间房内发现一名中年女子正在午睡,将她控制之后,经盘查,此人正在警方苦苦追捕的冯某。

 

  两名逃犯被控制后,几名抓捕民警才感到手腕、脚踝隐隐作痛,仔细检查,他们的手腕被树枝划伤,从围墙跳下时,脚踝扭伤,由于情况紧急,抓捕时竟然没有觉察到伤痛。

 

  6月19日,经过20多小时车程,抓捕组将冯某、杜某顺利押解回芜湖。走下列车的那一刻,两名逃犯深深叹息:“在外逃亡的日子很不好受……我们对不起家乡的亲朋好友。

 

   惶惶终日,潜逃日子饱受煎熬

 

  面对审查,冯某、杜某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及潜逃中的煎熬。

 

  冯某和儿子以及杜某自2010年开始,以经营酒店、宾馆需要资金周转为名,以高额月息为诱饵,先后向10多名亲朋好友借款,开始,冯某到月即将借款人利息如期兑付,给人一种“值得信任”的感觉。同时,她和儿子、杜某用骗到手的钱把自己装扮成有钱人的摸样,出门是豪车,身着高档服装,然而到了2012年7月,窟窿越来越大,已经无法对付受害人本息。眼看借款人不断上门追债,冯某意识到大祸不久将临头,思来想去决定逃往国外,以逃避追债人和公安机关追查。在选择落脚地点时,3人经过一番分析商量,决定逃亡较为偏远而生活水平不高的斯里兰卡,8月底,3个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上海,登上飞机直接飞往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波。

 

  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迥异,加上心神不宁,3人在当地生活并不轻松,出国时仅仅携带了30多万元不久就所剩无几。冯某的儿子正值青年,过惯了有钱日子,无法忍耐这种逃亡的生活,不顾母亲反对,抱着侥幸心理回国,从中国香港入境,被边境警方抓获。

 

  冯某没有得到儿子的“平安”信息,知道大事不好,而她和杜某在斯里兰卡仍然过着心惊肉跳的生活,于是也选择了回国。有了儿子的前车之鉴,两人从科伦波飞往泰国,转道到了中国澳门。由于身上没有多少钱了,担心住旅馆被查,常常在浴场过夜。在澳门生活了3个多月,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两人通过当地“蛇头”偷渡回国到了广东珠海,然后跑到了山西大同。

 

  两个年过半百的人到了大同,日子并不好过,心虚的他们整天担惊受怕,见到警车就躲避,听到警笛就担心,想着当年风光的时候,冯某总是感慨万千。杜某原本体格健壮,长相帅气,而在逃亡的日子里,心理落差很大,身心受到煎熬,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有病也不敢到医院治疗,3年不到,原本一个健壮帅气的男子汉变成了弓背陀腰、精神萎靡的老汉,以至于民警抓捕时不敢相信眼前的杜某就是追逃对象。

 

  在大同生活并不如意,时间不长,两人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为了生存,更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抓捕,他们隐姓埋名,在当地租廉价的房屋,而且多次搬家。期间,他们也曾想过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尤其是2014年公安部开展“猎狐”专项行动之后,两人在电视上看到一些逃亡境外的嫌疑人被缉拿归案,听着嫌疑人深深的自责与忏悔,他们如坐针毡,商量着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是又害怕坐牢,不敢想像被囚禁监狱的日子该怎么过,就这样,难下决心的他们一次次错过自首机会,最终被警方缉拿归案。

 

  目前,冯某、杜某均被采取强制措施。(素素 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