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公共自行车经营权收归国有

08.05.2015  15:24
芜湖街头的“小绿”(图片由芜湖公交集团提供)。
 

        2012年9月,芜湖市公共自行车正式投放街头。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服务跟不上,取还车困难、车辆损坏较多、卫生差等问题凸显。5月7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芜湖公交集团获悉,从本月2日开始,公共自行车经营权正式收归国有,交由该集团成立的子公司统一管理运营。

        转变 芜湖公共自行车经营权收归国有

        2012年7月,芜湖市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并委托承建商天轴公司运营管理。当年9月该系统试运行,2013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天轴公司负责日常运营,芜湖公交集团作为政府制定业主单位,对该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

        作为我省继铜陵、池州之后,第三个运营公共自行车的城市,芜湖市已经基本实现了公共自行车主城区全覆盖。全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553个,停车柱15549个,投入自行车1.2万辆,办理租赁卡7万余张。

        5月7日上午,芜湖公交集团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士红告诉记者,运营两年多以来,芜湖公共自行车因为绿色的车身,被当地市民亲切地称为“小绿”,“虽然在一开始广受好评,可现在问题越来越突出。”

        经芜湖市政府同意,近期,芜湖市交通局会同当地财政局、住建委、信息办和法制办及公交公司等单位,与天轴公司开展多轮商谈,达成一致意见,确认5月2日终止原委托协议,将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权收回市公交公司。这也就意味着,“小绿”经营权正式收归国有。

        缘由 跑了两年多 “小绿”管理弊端凸显

        运营了两年多,芜湖公共自行车到底出了什么状况?王士红分析称,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的硬件先天不足,另外一个就是后期管理不善。

        目前,站点分布不均表现得最为突出。一边是闹市区站点过于密集,像二街等地,50米以内就有4个站点。而有的地方则过于稀疏,如大砻坊等区域200米范围内都没有站点。

        “按照之前委托协议,每辆自行车每天至少被借用4次,可从去年11月至今,都没有达到这个指标。”王士红介绍,租赁站点布局不合理、建设不均衡,造成部分站点使用率低。

        另外,所有站点均没有配备停车篷,日晒雨淋对公共自行车、停车柱等设备的损坏不小。在夏季,电子元件受到高温炙烤,日平均故障率达5%。除了“先天不足”以外,另一方面,由于责、权、利不统一,天轴公司运营管理弊端也逐渐凸显。

        因为天轴公司人力、物力等投入不够,零配件保障不及时,站点的现场维护率、巡查率低,停车柱、自行车的损坏率高,指挥中心无法实时调度。

        期待 “片区负责制”管理服务都要升级

        按计划,到本月底,芜湖公交集团和天轴公司还将完成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等全部人财物的交接。芜湖公交集团将正式成立公共自行车分公司,对公共自行车进行运营、管理和监督。经营权收回后,如何破解公共自行车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备受关注。

        王士红表示,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自行车设备故障无法及时修复等问题,芜湖公交将推行“片区负责制”,将553个租赁点划分片区,并在每个站点上张贴相关责任人照片和联系方式,遇故障市民可直接找人,市民有望在20分钟之内见到前来处理问题的工作人员。

        公交集团还将适当调整骑行收费,废除一次性扣费封顶为50元的规定,改为累计占用时间扣款,解决长期霸车不还的问题。下一步,还将及时调整站点分布,尽快接入“掌上公交”手机软件,市民以后可用手机查看站点的位置和存车数量。

        “作为政府推行的公益性质的民生工程,提高运营服务质量,让市民满意是首要目标。”王士红坦言,“小绿”要一路走好还需要供电、园林、市容、交警等部门紧密配合。比如,有些租赁站点建成后,至今还无法取电;还有些站点长期被私家车等占用,都要协同解决。

        晨报首席记者 方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