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美丽的“蔚蓝色”风景——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志愿者团队

03.03.2016  14:38
  信息来源:2016-3-3中国矿业报 □ 作者 洪曙光

合肥市某小学的志愿者陈嘉怡正在认真给观众讲解

记者近日来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以下简称“地博馆”),看到观众拥簇着身穿蔚蓝色马甲的讲解者,在一个个展厅里静静地听着解说,领悟着地球的前世今生,感受着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地博馆馆长胡雪松介绍,自2014年下半年始,不到一年时间,地博馆便招募了300多名志愿者,其中有50多名已通过培训,陆续穿上“蓝马甲”,利用业余时间,以承担节假日参观导览、义务讲解和后勤服务为重点工作,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免费优质服务。截至2015年底,共计服务659人次达4500余小时。

地博馆于2008年开馆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安徽省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 2014年11月28日,经过改进升级重新开馆,一个月间便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25000多人次。

公益性事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公众参与性,如何让公众在受教育、长知识的同时,参与服务,开展互动,搭建一个提升精神层面的正能量平台,拓展馆陈功能,是重新开馆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2014年底,胡雪松一面组织宣教部外出考察,制定《志愿者管理暂行办法》和《志愿者管理实施细则》,采取专人专管、部门统筹配合等方式,分社会和高校两大块志愿服务主体,规范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管理、培训等上岗前工作流程,为开展志愿服务打好基础,一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工作。

为激发志愿者热情,地博馆建立服务保障激励机制,对一年内志愿服务时间满80小时的志愿者中,评选出“优秀志愿者”,进行通报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志愿者在馆宣传平台上发表相关文章,积极参与相关科普活动。

地博馆宣教部部长缪蓓蓓介绍,近一年来,志愿者在讲解、导览等岗位默默奉献,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周末至少4场的志愿者义务讲解,为新馆聚集了大量人气,许多观众慕名而来;节假日的人流高峰期,志愿者积极在人流集中、扶手电梯等地带进行导览服务;4D影院内,志愿者们轮流上岗,给观众分发及回收眼镜、引导进场退场、维持观影秩序等。

缪蓓蓓介绍,讲解团队在退休女教师黄国蓉的带领下,通过点滴的扎实积累,志愿者义务讲解队伍逐渐壮大,除了一批资深志愿者的陆续加入外,还加入了许多年轻面孔。他们各有各的讲解风采,可谓人才济济,无一不备受观众瞩目。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业中抽出时间熟记讲解词,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馆里开展的主题科普宣传活中,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蓝马甲”已成为展厅内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同样,后勤岗志愿者也是默默付出。2015年举办的国土资源特色科普活动《重返侏罗纪——2015年安徽省恐龙迷电视科普大赛》,由于是首次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科普活动,面临人手少、经验不足等困难,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服务中,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讲解是地博馆最直接为观众服务的手段,也是最能提升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岗位。讲解志愿者黄天雄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于2015年1月加入地博馆志愿者队伍。他说,志愿者是从帮助别人中寻找快乐。志愿者服务让他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在奉献中收获了成熟,在服务中丰富了知识,同时也让他的人生阅历更加精彩,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另外,志愿者服务让他深刻明白了什么叫做“志愿”。志为志向,愿为自愿,所谓志愿就是一种自愿的利他,这与我们人性中的利己是相区别的。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作为志愿者,最大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当真诚地问候和细致地讲解,换来的是他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当倍感新奇却半知半解的观众最终露出豁然开朗的笑容,这就是奉献的意义所在。

行好事莫问前程,怎初心方得始终。希望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志愿团队会有更大发展。□

志愿者正在为观众讲解恐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