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庄镇:弘扬孝老爱亲 贫困户“心”暖了

14.03.2017  15:07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常言道母养子小,儿养母老,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对别人又怎么会真心诚意呢?别人也不愿给你相处了,是不是?你在庄里还能混下去么?”舒庄镇大鲁村后大湾自然村贫困户李佑平家中,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自然村干部、包联责任人齐聚,正在给李佑平的儿子上一堂思想教育课。“以后一定经常给家打电话,经常上家来,以前确实把这点儿给疏忽了,老爸老妈,之前对不起了。”李佑平的儿子也立下了军令状。

  “有的贫困户想发展,我们给予他技术、资金上的支持,但是也有的贫困户在这种政府关怀之外,更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即使不拿钱,子女多打几个电话,多往家里来两次,陪老人说说话,他们也更有干劲了。”大鲁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曹丛峰说到,“我原为舒庄镇司法所所长,结合我的工作职责,我逐户走访了大鲁村所有的贫困户,针对家中子女不赡养的问题,逐户调解,现在也算有点儿改变了”“现在有部分贫困户存在消极、懒惰、欺骗、依靠的思想,不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情况说出来,也有部分贫困户子女确实存在道德观念上的偏差,我们结合“春季攻势”行动,逐户走访,认真调查,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对家中有60岁老人,1户1人或2人的“老人户”重点调查,积极推动道德引领工程,改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制定温情的帮扶措施,古往今来,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举,弘扬孝老爱亲,让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的同时,心里也更温暖”该镇分管负责人邓学勇介绍到。

  据了解,舒庄镇在“春季攻势”行动中,共摸排出368户“老人户”,纳入社会兜底的1户1“老人户”比例占40% ,纳入社会兜底的1户2人“老人户”比例占25%,子女无赡养能力的有16户,占比4%,通过走访和积极的调解,无赡养能力的均在积极办理低保等政策。凡子女有赡养能力的均愿意尽赡养义务,移风易俗,道德引领工程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