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席乘上电商快车拉动席农增收

18.01.2017  23:10

近年来,潜山县探索“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推进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使这一沉睡中的非遗资源成为活资产,让不少老艺人吃上了手艺饭,走上了脱贫路。

寒冬腊月,虽说是农闲季节,可潜山县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的厂区里,一派繁忙景象:席农们剖的剖、刮的刮、编的编,手指间,篾条飞舞;大院里,不时可见运送水竹的车辆。日前,记者来到此地采访,陪同采访的县商务局内贸股长刘会存告诉记者,去年,在多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舒席通过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到  5000  多万元,带动2000多户席农增收。

身怀技艺却受穷

据潜山县文化馆馆长芮刘斌介绍,王河、油坝一带盛产水竹,有着2000多年的编制竹席历史。舒席因潜山历史上称为舒州为得名,解放前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上个世纪80年代,舒席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大宗出口。一时间,王河一带出现了“家家兴竹园、户户编舒席”的局面。后来,随着空调的普及,竹席的需求量受限,加之舒席制作工序多,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低,篾工巧匠几乎歇业。2008年,舒席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欣兴鑫合作社理事长唐满结,从十几岁编席到后来卖席,对舒席市场的盛衰有着深切的体会。他说:“前几年,舒席卖不动。许多老艺人有手无处伸,身怀技艺却受穷。

正在厂里忙着划条的许金和可谓是其中的代表。他是做篾的老把式,同事们说他每天能分层15把8000多匹。可这老艺人那些年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由于家庭的变故,老夫妻俩带着小孙子,日子过得很艰难,是王河镇中和村有名的贫困户。

舒席乘上电商快车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生活的追求,传统工艺舒席市场开始回暖。我县积极引导舒席企业将手工舒席生产与现代电子商务无缝对接,使非遗项目得以活态传承,又帮助了农村贫困家庭增收。

从小与舒席有着不解之缘、一直在舒席市场坚守的唐满结,牵头组建了“公司+电商+农户”模式的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他说,电商的加盟,扩大了销售市场,目前,合作社舒席已远销北上广等十多个城市。

唐万青是油坝乡桑树村的小青年,他开了一个名叫福泰多的网店,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电脑旁重新装饰着自己的舒席店铺。他告诉记者,去年夏季,他在网上销售合作社舒席就有700多床,销售额达到60万。

据唐满结介绍,加盟欣兴鑫舒席合作社的电商就有10多家,全年销售额在400万元,占公司销售总额的半壁江山。在电商的拉动下,公司规模逐渐扩大,现年生产各种舒席  2万床,每年劳务支出300万元。

老席农编织脱贫梦

破篾能手许金和如今是舒席合作社的员工,他心满意足地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挣百把元,一年在厂里大约200多天,有了近2万元的收入呢。家里房前屋后的水竹园也能生钱了。

在欣兴鑫合作社务工的300多人中,有不少像许金和这样的贫困人口。非遗舒席的振兴,让他们又有了新的脱贫之路。

为了让更多的席农参与舒席生产,各合作社采取灵活的用工措施,对于不方便在厂里务工的,由合作社发放生产资料,回收成品进行集中销售。

梅城镇河湾村双闸组的汪桂霞患有红斑狼疮,每年的医药费就要4000多元,家庭因病致贫。现在孩子正在城里读书,她租房陪读。从小就跟父母学得一手编席手艺的她,每月从合作社里领取半成品席子,在租房里干起锁边的活儿。“一床席子锁边加工费是40元,一年下来至少能增加收入1万多元。”汪桂霞算着自己一年来的进款,笑呵呵的说:“这活儿对照顾孩子不受影响。有了这笔收入,房租费、娘儿两人的生活费都解决了。”(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