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集资诈骗” 盯上老人养老钱

10.08.2017  10:31

  

              本网讯(吴彬 包理文) 近年来,非法集资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群体,害得很多中老年人养老钱财被骗。据了解,仅去年,铜陵市警方就受理了30多起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诈骗对象主要为老年人。最近最近铜陵经侦成功侦破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骗176人,被骗欠款648万元,本案中80%为老年市民。
  A大案追踪:“空壳公司”高息为饵骗走170余人500余万
  高息回报、免费旅游、亲情攻势,是眼下不少专门针对老人实施金融诈骗的不法分子惯用伎俩。2017年8月9日,铜陵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对外公布,经过连续一年多的艰难侦查,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连锁管理有限公司铜陵分公司(下简称“海峰商旅”)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已经侦查侦结,主要犯罪嫌疑人彭某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买菜途中被忽悠 大妈豪投9万元
  2015年6月份的一天早上,市民刘大妈和往日一样到天桥菜市场去买菜。途中两名正在路边发传单的某公司工作人员拦住她,向她大力宣传全国连锁酒店正在发行原始股票和债券,并声称该公司实力雄厚,即将上市,购买其原始股和债券利息高、无风险。刘大妈见有许多人在打听具体情况,就好奇地听工作人员介绍起来。经过了解得知,这些工作人员是“海峰商旅”公司的,该公司为扩大业务正在铜陵开展公司原始股和债券的发行,利息高且没有任何风险。听后,刘大妈不禁为之心动。
  在工作人员的一再要求下,刘大妈和几位好奇的市民一道来到“海峰商旅”位于财富广场楼上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各种证件齐刷刷地挂在墙上,显得很正规,而且公司在各地的海峰大酒店的照片也贴满了墙,显得很气派、实力不凡。更重要的是墙上还挂着前期其他投资者到湖北宜昌的海峰大酒店考察的照片,这让刘大妈深信不疑。之后在工作人员的不断鼓动和说服下,刘大妈分两次投入了9万元,约定年利息是18%,投资期限是一年,利息月付。之后刘大妈连续几个月如期领到了利息。2015年9月份,刘大妈和本市另外30余名投资者一起被公司邀请去湖北咸宁和武汉考察,前后5天,吃喝住玩费用全部是公司出的。此后,刘大妈更加相信该公司的实力,庆幸自己找到了一条好的投资渠道。以致该公司停付利息几个月了,仍相信公司只是一时困难,而不去报案。
  2016年12月份,已经连续7个月没领到利息,而且“海峰商旅”公司在铜陵的办公地点已经人去楼空,刘大妈才在别人的提醒下来到公安机关报案。
  警方调查得知,刘大妈实际投资9万元,仅拿到了12000元利息。
  高息诱惑170余人“投资”600多万
  警方经过大量调查查明,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连锁管理有限公司铜陵分公司于2015年3月26日注册成立,租赁财富广场某室为办公室,后又搬迁至金都大酒店,法人林某,彭某为铜陵分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对外号称是一家专门投资、管理、兼并酒店的全国连锁企业。从2015年4月开始,该公司开始在铜陵城区各地,特别菜场、小区、广场等老年人较多的地方发放传单,吸引老年人注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全国加盟的连锁酒店达到100家每年盈利上亿元”……这些印制精美的传单对于老年人来说诱惑力不小。
  更让老人心动的是,在所谓的该公司员工的忽悠下,老人被邀请去“上课”,一款所谓“海峰商旅专项私募基金”的产品让老人们坐不住了——1万元起投,年息18%-24%,利息每个月一付。而且,听课之余,不管买不买“基金”,上课的老人都会免费拿到米、油等小礼品。课后,员工还和老人进行一对一交流,与老人联络感情。公司还组织老人前往武汉、宜昌等地免费旅游,美名其曰“项目考察”,带老人参观酒店,还看了房产证,这让老人更放心了。
  据公安机关初步统计,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170余人购买了该“基金”和“股票”,最少的1万,最多的有21万,涉及金额达640多万元。事实证明,“海峰商旅”涉嫌吸收公众存款。经查,林某从重庆万州起家,陆续在合肥、南京、黄石、武汉、咸宁、荆州等多个地区实施了此类诈骗,以投融资的手段骗取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钱财后携款潜逃,已被多地警方上网追逃。实际上,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连锁管理有限公司铜陵分公司就是一家“空壳公司”,并无实际经营行为。
  2016年5月4日彭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同年5月18日被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彭某潜逃。2017年5月2日,警方将彭某上网追逃。2017年5月9日,彭某被重庆市警方抓获归案。目前,林某仍在逃。
  侦办中,经侦一大队在调查“海峰商旅”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事实和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追赃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受害人损失。通过多方努力,已成功追回赃款140多万元。
  

              B民警揭秘:“高额利润”的集资极可能是诈骗
  打着投资的旗号、用高昂的利息、骗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钱财这种伎俩,已经被曝光了无数回,但是仍然有人上当受骗。警方提醒:打着“高额利润”旗号的集资极有可能是诈骗,请老年市民格外小心,慎重投资。
  “海峰商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海峰商旅”案其实是一个策划周密的金融诈骗。林某在铜陵成立分公司后聘请彭某负责,再聘请枪手团队。枪手团队一般有七八个人,他们所有成员都用化名,冒充讲师、推销员,通过许以“高息回报”,对老人进行洗脑、兜售“基金”、股票。林某通过彭某向枪手团队下达业绩任务,吸收的存款全部被林某安排的财务人员转入他的私人账户,他再将诈骗所得的20%返还给枪手团队。林某用这样的模式在湖北武汉、宜昌、襄阳、荆州、黄石、咸宁,安徽合肥、铜陵、黄山,江苏南京等地疯狂向老人撒网。
  民警提醒,社会上凡是打着“高额利润”的集资活动,极有可能是诈骗,因为高额回报是诈骗的根源。 办案民警介绍,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主要受害群体为老年人。其中6种典型诈骗手法须警惕。
  1.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以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名义,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或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3.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等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
  4.以“养老”的旗号吸收公众存款。这类犯罪手法有两个突出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
  5.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
  6.假借P2P网络借贷名义非法集资。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
  C各界呼吁:子女要多和老年父母沟通交流
  经侦一大队大队长包理文告诉记者,近几年非法吸存、集资诈骗案件高发,我市仅去年就发案数十起,受害者绝大多数为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为何金融诈骗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究其原因,与老人的特点有关。首先老年人有足够时间,他们爱“扎堆”,好“口传”,老年人一旦参与非法集资“蔓延”会很快。其次,中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的闲钱,投机心理强,但判断能力很弱,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蒙骗。此外,现在多数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成为空巢老人,受交际范围和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他们大多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较弱。加上子女不在身边,缺少亲情关爱,而不少骗子善于运用“情感攻势”,弥补了老人身边缺少子女亲属照顾的空缺。骗子通过嘘寒问暖、电话问候、上门拜访的温柔攻势,很容易让老人彻底放下戒心。
  警方提醒广大中老年人:投资策略要听取子女、朋友的意见,尽量让亲友当参谋,避免投资骗局导致血本无归;切记不熟悉的行业不要冒险进入,确实要投资也应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彻底了解公司实情。
  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及教育,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人被骗。社会各界呼吁:平常忙于工作的子女们要经常回家看望独居的老人。首先,子女要时刻关注父母,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老人的思想、心态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引导,多关心留守老人生活,和老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家人遇到事情会主动与你商量,让不法分子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下手。其次,子女要告诫老年人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帮助老人建立正确的对于赚钱的认知,定期收集新型诈骗信息,对父母进行风险教育,对于一些有投资倾向的老人,要控制总资金量,给亲戚朋友打好预防针。最后,子女劝告老年人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近,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时,找辖区民警、孩子、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说明情况,咨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