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面二孩”配套热点

02.11.2015  08:51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落地时间表如何避免二孩“抢生”?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全面二孩”的实施,需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

  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表示,除经全国人大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之外,还需各地履行实施方案报批、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等环节,才能使全面二孩最终落地,“比照‘单独二孩’从决策披露到最终各地落地实施时间,生育二孩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行之时,也就是“全面二孩”正式实施之日,在此之后,所有新出生的二孩都应当是符合政策的。

   生育手续二孩是审批还是登记?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单独二孩政策中,各地均要求二孩生育实行审批制,即需要报计生部门批准方可生育,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

  全面二孩政策中,国家卫计委已明确:“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 ”

  浙江省卫计委计生管理处处长潘祖光说,生育审批是指前置的行政许可,即当事人提出申请,经过层层审批、公示,最后计生部门审批通过后发放准生证;而生育登记则是服务项目,生育家庭只需提供结婚证明和生育申请备案即可,即事即办灵活快捷。

  全面二孩只需登记,意味着二孩生育所需手续将更加简便。

   超生“罚款”哪些情况还得缴纳抚养费?

  根据现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不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即通俗所指的“超生罚款”。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实施全面二孩并不意味着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生育权仍然会受到限制,而作为体现违规成本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将继续执行。

  不少基层计生干部表示,全面二孩放开后,符合政策二孩生育肯定无需征收社会抚养费。但只要是违反政策生育,比如违规生育二胎、三胎情况,仍将征收社会抚养费。此外,对于此前生育二孩被“罚款”的家庭,从现有政策来看返还社会抚养费的可能性不大。

   医疗准备

  各地产房能否应对产妇数量激增?

  “全面二孩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各地经过前期规划布局,总体产房产床数量应对出生人口增加问题不大,但关键是优质资源不足,大多集中在城市三甲医院,产房的配置和老百姓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可以预见全面二孩落地后,大城市优质妇产资源产房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是当地一家三甲妇幼保健院。医院副院长方向东介绍,受“单独二孩”等因素影响,今年医院产科门诊量和产科出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

   高龄产妇70后产妇如何生育二孩?

  医学界普遍认为,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属于高龄产妇,随着年龄增长,她们的生育能力将明显下降。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羽说,女性到40岁,即便身体一切正常,受孕几率已不到百分之十。目前,70后群体中最年轻的妇女也已36岁,她们怀孕同时出现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孩子早产或宫内死亡等风险也较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贺晶表示,70后高龄产妇要更加重视产前筛查和诊断。生育二孩之前,夫妻双方最好进行全身体检和生殖体检,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后再准备怀孕。备孕一年以上却无法怀孕的,可到医院接受生育能力评估,如卵巢功能等检查,再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辅助生殖技术。

   独生优待只生一孩还有奖励吗?

  据国家卫计委介绍,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提倡按政策生育。对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相关奖励优待政策。

  安徽省桐城市卫计委主任华从德说,目前对于独生子女奖励各地奖励项目、金额略有不同,主要包括独生奖励和养老补贴两大块。比如在桐城市,独生子女满18岁之前,父母每月可以领取独生子女奖金80元,父母每月养老保险缴费中,财政增加补贴30元。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都将无法再享受这些奖励,这也意味着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成为历史。”华从德说,但此前已享受独生子女奖励的父母,将继续按照原政策发放。

   孕妇产假生育二孩产假能休多久?

  记者了解到,孕妇产假主要由基础性产假和奖励性产假两部分组成。基础性产假为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明确的“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奖励性产假包括晚育和独生子女增加的产假,这部分各地规定不尽相同。

  比如广东省规定,晚育产假可增加15天,独生子女可增加产假35天,一孩正常分娩产假能达148天。在湖北武汉,晚育产假可增加30天,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产假15天,因此一孩正常产假为143天。

  生育二孩能休多久?不少地区将晚育范围确定为已婚妇女23岁(或24岁)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因此生育二孩不属于晚育范畴,相应晚育奖励的产假将无法享受。加上二孩不属于独生子女,相应增加的产假也无法享受,一般二孩产假就只有国务院相关规定中明确的98天。

  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及独生子女不再奖励对于二孩产假的影响,多地企事业单位普遍反映“还需等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在此之前都得按现有规定执行”。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