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安徽新闻联播:“外引内联”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济新常态 发展新动力】

09.10.2015  15:3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有效的手段,安徽省围绕打造发展新引擎和改造传统引擎,通过“外引内联”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记者 林芝:我手里拿的是智能家电的核心零部件集成电路芯片,这个产品就是我所在的安徽国晶微电子公司生产的,有了它之后,安徽的家电企业就可以实现就近配套,而不需要花大成本去国外进口。

国晶微电子公司是安徽省最早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企业,借助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自身积累,企业在国内芯片封装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各类集成电路芯片的年产量接近了10亿颗,成为国内很多知名家电企业的供应商。

安徽国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万里:各项政策对集成电路,给予大力的扶持和支持,所以讲也使企业非常有信心 继续做大做强,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

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在合肥,仅平板显示、汽车电子、家用电器这些主导产业每年的芯片采购量就超过了300亿元。为此,合肥市专门修编了产业发展规划,在加大扶持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还不断通过资金入股、投资补贴等方式,吸引了一批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材料等产业的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合肥市发改委 副主任 朱胜利:我们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和产业生态环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数已经达到近60家,从业人数超过一万多人,在建的项目和在谈的项目近百个,投资也达到近五百亿元。

短短两年时间,合肥的集成电路产业几乎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已经进入全国前十位。而在滁州,则是以增加行业的创新能力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家电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地,全国近10%的彩电和80%的家电成套设备产自滁州。为了应对传统家电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滁州市着手在智能家电领域寻求突破。通过政策措施,吸引了中国家电研究院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先后入驻,并由此搭建了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联盟,滁州家电产业的智能化彻底告别了研发的“空心化”问题。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滁州分中心检测部 部长 方俊:在企业设计研发初期的话,我们就介入企业的设计、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给企业制定解决措施,基本上能给企业(研发)缩短30%左右的时间。

安徽康佳电子原本只是康佳集团一个单纯的加工制造基地,借助家电创新联盟以及安徽的创新政策,几年前,康佳集团把白色家电研发中心专门设在了滁州,推动家电向智能化转型,2011年安徽康佳便开始独立对外承担设计、制造智能家电业务。

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 黄爱东:在当年我们完成了外单的任务是8000台,2015年1到7月份,我们已经完整了122万台的外单的量,这么大一个体量倍增性的增长,也说明了我们研发的能力在逐步地壮大。

目前,各类智能家电已经成为滁州家电产业的主打产品,今年,这个市的家电产值有望突破350亿元,预计增长将达到三成。为推动安徽产业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之路,从根本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5月份,安徽省专门出台了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计划以设立专项资金引领、做大产业投资基金、强化要素保障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全面打造产业新引擎和改造传统引擎,进一步推动安徽战略性系新兴产业发展。

安徽省发改委 主任 张韶春:在制定这个文件的过程当中,省政府也是反复地研究,明确了相关的市县的政府,和我们行业主管部门主体的责任。就是要让我们的各个市,能够感觉到省政府这样一个决心,把这件事情真正地能够“一抓到底”,使安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