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70年肩负使命:通过改革保持领导力活性

22.07.2015  10:52

    为纪念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70年:使命、责任、未来”国际研讨会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十位与会者围绕联合国在维护国际秩序方面的作用及挑战、全球治理中联合国的角色、新形势下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可持续发展仍是联合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联合国宪章》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与会代表认为,70年来,联合国为世界秩序的建立提供了价值指引和方向,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推动共同发展和促进人权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70年前,世界人民首次以可信的方式组织起来,以联合国为舞台,进行有利于集体安全的顶层设计,誓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和“促成国际合作”。

  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陈士球表示,联合国将和平、发展、人权三项宗旨置于重要的地位,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维护世界秩序的三个支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今天的联合国代表着全球性的规范,全球性的道路,全球性的组织。“这是联合国生命所在,是联合国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的根本源泉。”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宪章》卷首语如是写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说,《联合国宪章》倡导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基本原则,深入人心,奠定了当代国际秩序的基石。

  然而,“联合国现在面临各种挑战”。坦桑尼亚前总统姆维尼举例说,目前联合国的决策或者决定还不能够得到有力地实施。“联合国成员国之间的权力或者说实力是不平衡的,同时缺乏资金。”

  90岁高龄的姆维尼始一直关注联合国的发展,他表示,“联合国目前还不能有效地消除南北之间的差距,而《千年发展目标》还没有得到实现。”姆维尼认为,对于联合国系统地进行评估和研究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保证联合国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联合国副秘书长金垣洙也认为,尽管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施取得不少成绩,但总体效果还不理想。目前联合国专家正在紧张谈判,制定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治理体系中联合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联合国需通过改革保持领导力活性

  70年后的今天,国际社会的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找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钱文荣在发言中表示,新形势下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并无捷径,只有回到《联合国宪章》上才最有效。

  曾在清华大学学习的诺德厚是来自贝宁的一位国际学生,于2014年4月被任命为联合国驻中国的常任协调员和代表。他指出,需要国际社会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才能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成果。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庞中英从学术角度发问:全球治理正在走向多元化,旧的机构(包括联合国本身)和新的机构如何并存?他认为,现在的联合国并没有真正在和平、发展、人权等各个领域成为世界事务中心,要想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面对新旧机构并存的挑战。

  在探讨未来联合国如何扮演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时,联合国系统学术理事会理事罗杰·科特表示,联合国需要通过改革来保持领导力的活性,要利用各国社会、商界以及政府和权威机构去推动,需要重新界定联合国的领导力概念。

  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会长潘光认为,在形成一个比较新的全球治理的体系进程中,每个国家都可以积极参与,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垄断规则的制定。在这个问题上联合国应发挥积极主导的作用,协调每个国家提出的建议。

  庞中英对此建议,要强调联合国在未来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上的中心性,需要更加积极地重新认识联合国,创新联合国,形成联合国和全球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贡献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

  在全球治理面临发展挑战的背景下,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贡献,同时一致认为,中国提出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有益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据了解,目前中国参与维和行动共计24项,在当前联合国正在全球开展的16项维和行动中参加了9项;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认为中国发挥着领导性作用。“中国不仅在非洲积极参与维和行动,还派出三万多名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是其中贡献最大的国家。”

  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贵洪指出,中国主张共同史观、新安全观和新发展观,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些倡议和主张既是对《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继承,更是重要的创新和发展。

  在国际经济治理方面,中国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利实践。金垣洙认为,中国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亚投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一带一路”也会为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各国带来益处。

  “中国在过去多年倡导第三种方式,在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进行全球治理。”贺乔治说,中国在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都倡导合作共赢。“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冲突,能够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

  李保东表示,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在这一重要的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权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人类的福祉。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