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小伙小耳畸形 医生用其肋软骨“雕”出新耳朵

22.07.2015  10:25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24岁的合肥小伙王立(化名),以前出门总是离不开帽子,家人和朋友都戏称他是“帽子哥”。原来,王立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右耳不仅听不见,而且形状异于常人。近日,通过外耳再造手术,他终于收获了一个“新耳朵”。

留长发戴帽子遮住耳朵

王立出生的时候右耳就有畸形,等到了懂事的年纪,他开始留起长发、戴上帽子,以遮住自己的“怪耳朵”。“属于最为典型的II度畸形。”医院烧伤整形科王少根主任说,小耳II度畸形只存在垂直方位的耳轮,外耳道闭锁;更严重的III度畸形只存留皮肤、软骨构成的团块,严重者出现无耳。

虽然王立已经错过了9~11岁的耳再造黄金年龄段,但经过术前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肋软骨仍能达到手术要求。“通常情况下耳再造要分两阶段完成,首先要‘扩大’皮肤面积,让移植上去的耳朵与已有的皮肤连为一体。”王少根说,在手术之前,首先要在患者耳部植入一个扩张器,之后每周注射一次生理盐水,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

用肋软骨“雕”出新耳朵

在完成皮肤扩张后,就进入了手术最关键的环节——用肋软骨“雕刻”耳朵。手术时,医生首先要使用透明胶片按照王立正常左耳的大小进行取样,然后从他身上取一根7~8厘米长的肋软骨,并将其分割成若干块。“最后把打磨后的肋软骨重新拼接,按取样的形状缝合成一个耳骨支架。”王少根说,整个耳骨“雕刻”的过程大概需要40分钟,此后将耳骨置入扩张的皮肤下,完成耳朵的再造。

据悉,在我国,小儿面部先天畸形疾病中,小耳畸形的发病率仅次于唇腭裂。因耳廓位于颜面部明显部位,其形态失常对儿童心理发育极有影响。“耳再造的最佳手术时间为9~11岁,这个年龄段接受手术,既能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也能将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降到最低。” 王少根说。费秦茹 本报记者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