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大运河在灵璧拐弯 走向与此前观点有偏差

28.05.2015  12:04

5月26日下午,宿州市灵璧县303省道与宿灵泗快速通道交会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进行发掘工作。这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安徽段首次进行的考古发掘,也是考古人员第一次对大运河灵璧段进行发掘。记者昨天在考古现场获悉,目前已出土文物100余件,并弄清大运河在灵璧境内的基本走向。

申遗成功后首次发掘

5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宿州市灵璧县县城西303省道与宿灵泗快速通道交会处。“ 这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大运河安徽段首次进行考古发掘,也是第一次对大运河灵璧段进行发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任姓负责人对记者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此次为了配合基本设施建设(宿灵泗快速通道),对大运河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调研后,考古人员于4月18日进入现场,目前考古发掘面积为360平方米,已经开挖至运河底部的隋唐文化层。”任姓负责人说,此次发掘共计隋唐文化层、宋代文化层和元明清文化层,预计还要近20天才能发掘完毕。

“这一段的含沙量特别高,发掘时因为渗水出现塌方,耽误了工期。”据介绍,大运河宿州段属于通济渠,唐中晚期至宋,通济渠从洛阳引黄河水至下游,含沙量大可能和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