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成就一支光荣团队

13.08.2016  09:12

    “老河口”,这个名字,今夏火了!

    省市媒体多次报道过,农垦内网更是屡有提及,在皖河农场内部那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其实,它不过是一处长约110M的堤段,位于引河东岸新光分场责任区内;但它的确有些特殊,并且在今年汛期常常给人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说道说道“老河口”

    说“老河口”特殊,从它的名字一看便知端倪。

    据居住在附近上了年纪的海口镇引河村村民讲:上世纪1957年皖河根治,遂有如今的皖河大堤(同马大堤的一部分)。这之前,现在皖河农场的绝大部得分区域都是皖河、长江冲击而成的滩涂地带,其上皖河自西而东流入长江,入江口就今天场部往北150M的双河口(即皖河入江口与连接望江武昌湖的小河入江口,两河共一口,故名“双河口”)。

    皖河根治后,皖河改道,入江口就在今天的安庆城西边不远处。于是,皖河大堤和长江大堤将原来的滩涂地带圈在圩内,皖河的一段故道也从此变成了内河,1960年修建皖河闸、开挖引河(自南向北)联通武昌湖,正好将这段内河拦腰截断,在原有的河床上筑起了两段东西相对的引河大堤。由于内河河床下切又多为冲击而来沙性土壤,修筑大堤时未作任何特别处理,因此也就为后来堤防度汛埋下了长久的、挥之不去的隐患。从那时起,每逢大水年份,引河东岸这段堤坝就以各种各样方式跳出来折腾,久而久之农场人和周边的乡镇人,都叫这儿为“老河口”,也因此它就成为了引河堤防上一个著名险段的代名词。

    全力制服“老河口”

    今夏,“老河口”的表现可谓抢眼,又一次成为引河堤上的风暴眼。

    自7月3日下午3时在堤脚长满水草的沼泽地摸排出三处管涌后,又不断发现新的管涌出现,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处之多,形成了名符其实的管涌群,集中在一个纵深约35M、宽约25M的狭长空间里,处于“老河口”中央紧挨堤脚的位置上,随时严重威胁着堤防的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除险就看作为!翻开新光分场指挥所的防汛日志,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详细的出险记录、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除险方案、一串串掷地有声的数字(人数、耗料数、用车数、用时数),就是这些,它成功的复活还原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抢险瞬间:

    7月10日,下午3时发现管涌3处,其中最大一处紧挨堤脚,管径达40CM,另两处稍小;3处采取“分别构建大中小型养水盆,以控制险情继续扩大”的方案加以处置;抢险人数80人;运料车13部 ;历时3小时,分别构筑三个养水盆,其中最大的一个椭圆形养水盆宽1.2m、高2m、周长约20m  。险情得到了基本控制。

    7月11、12日,为“老河口”沼泽地排水、清除杂草树木,动用人力50人次;清障面积近6000M2,为该处查险、除险提供了便利。

    7月17日上午,距7月10日养水盆东南方向5M另一养水盆,由于压渗过重,管涌转移;动用人力44人,为该养水盆扩大一倍面积控制险情。

    7月21日上午,为7月10日规模最大养水盆“开膛破肚”,因为当初为其做过滤层时,无山砂可用,后过滤层失效,导致大量黑沙随水流出,一天出沙量约50KG,必须重做过滤层。这场外科手术,动用人力32人,历时3小时才告结束。

    7月26日上午,又有另外一养水盆由于压渗过重,导致管涌转移;动用人力26人,为该养水盆扩大一倍面积,险情得以控制。

    到目前为止,整个“老河口”除险共计所用沙子:5卡车,25吨;瓜子片:4卡车,20吨;石子(即寸子):4卡车,20吨;用土:40立方米。

“老河口”成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透过上述一系列组织有力的抢险、一串串真实无言的数字,一支默默无闻、务实高效的团队浮出了水面。说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这时都似嫌多余。因为,野性难训的“老河口”一次次被他们所征服,反过来“老河口”也一次次给他们的忠诚和作为以证明。这个团队名字就是:新光分场引河防汛指挥所!这个团队有成员五名:占美华、凌葆华、方远苗 、刘纯富、程启财,个个都是好样的。

    占美华,是这个团队的“头”。他原本是农场电管所主任,前两年电改后,调任新光分场场长。防汛他是一名地道的新兵,但他的组织指挥能力“老河口”可予证明。他身材似“鞭篙”,身高1.73M,体重不足70KG。记得7月10日抢险结束时,有人调侃他:“占主任,指挥长的滋味咋样啊?”他将细细脖颈上不大的头颅摇得如拨浪鼓 ,还一边举起右手不停摆动,却未出一言。笔者想,他的潜台词应是:蛮营养、锻炼人;但味道不咋的。他的确是黑了、瘦了,身材更苗条了。最近,他在房东家称了一次体重,又减“肥”了,跌破130了。

    刘纯富,指挥所成员、防汛技术员,年近60岁。“老河口”最大管涌,就是他带头和另一名指挥所成员程启财于7月10日下午3时在齐腰深的水里发现的。后来,省农垦集团总经理刘超得知这一情况,在引河视察工作时于新光分场堤段见到刘纯富,主动上前握住刘纯富的手诙谐而真诚地说“你这双手就是菩萨的手,它挽救了东岸3万多亩耕地,2万多人的家园啊!谢谢你!”

    凌葆华,副指挥长,负责一线现场人员管理、物资调度及后勤工作。其间,在堤上有3、4天时间闹“肚子”,让他回后方医院治疗,他不肯,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先期上堤时,他积极组织防守人员伐树除草清障,带领他们巡堤查险,兢兢业业;灾后生产自救他还要分身兼顾,任劳任怨。

    有强将,就不乏精兵。采访时,引河分指驻点人员方远苗不无感慨地说:“今年引河堤上的防守人员,吃住在一线、战斗在一线,他们服从管理、坚守岗位、遵从指挥,能吃苦、能干事。是一群可爱的人!”刘纯富接过话题:“是的,我在新光也防汛多次,今年堤上的防守人员的确要好于历年。他们中可以说未发现有一人擅离过岗位,也没一人偷奸耍滑的;一旦出险,一声令下,群起响应,的确难得。”

    其中,树林队队长程从波,有号召力、工作扎实。分场下达的任务总能不折不扣地先人完成;在一线,他率先垂范,积极带领队员巡堤查险;做事务实、任劳任怨。陈庆彪、刘同兵,二人均为分场指定的常驻一线夜间巡查带班班长(分上、下半夜轮换),年龄都在60岁上下。未上堤前,他们一个是泥瓦匠,经常在外揽生意;一个也不闲着,常年在外找活出工。可今年自7月8日上堤就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无怨言;夜间带班,认真细致,从不懈怠。

    引河分指负责东岸堤防的副指挥长邹丁泉说:“新光是今年引河全防线出险最多、险情最为重大、付出最多、最为艰苦的一个分场。在应对险情上,他们镇定自若、处险不惊;在除险上,积极主动、组织有力、有条不紊。各方面工作都特别出色”。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目前,皖河虽然开闸了,但引河防汛仍在路上。期待新光分场指挥所这支关荣的团队,在接下来日子里,续写出更加完美的篇章。(沐子)

  中联分场:三线设防   干得漂亮

        引河堤防汛责任段1603m,6月29日,引河水位超设防,分场指挥人员、防守人员上堤布防;

        津潭河堤防汛责任段8000m, 7月1日,津潭河水位超设防,分场指挥人员、防守人员上堤布防;

        皖河堤防汛责任段1687m,7月1日,皖河水位超警戒水位0.47m,分场指挥人员、防守人员上堤布防。

          以上就是皖河农场中联分场今夏防汛抗洪的三大战场。在11个具体承担防汛任务的分场中,中联分场无疑是防汛点多线长的分场。说“点最多、线最长”并非虚言:11个分场中有三处防汛责任段的只有两个分场,中联是其中之一;农场内外堤防长度总计53360m,而中联分场就占了其中的11290m,超过21% 。像今夏如此的抗洪形势,中联分场“亚历山大”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中联分场现有管理人员5名,其中女同志两人。防汛开始前,分场场长陈长生就决定:三名男同志各占一线,自己负责引河、副场长刘圣高负责皖河、指挥所成员江锋负责津潭河;两名女同志留驻分场,配合江锋负责防汛一线所需的人力组织、后勤支援,和后方人员的转移安置、查灾核灾、生产自救等工作。

今夏,雨情特别:势大频密、日复一日;水情犀利:逐时攀升、一日数变;汛情火爆:江河暴涨、超设防、超警戒、超保证,情势直逼99年。此时的中联分场没有因为人手少、点多线长压力大而惊慌失措、消极应付,而是积极主动的按照总场防指、各分指的指令,扎扎实实推进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初步取得了三处堤防安然无虞的好战绩。

中联分场皖河、津潭河、引河三处堤防,相对压力较小的是皖河,虽牵扯分散了一部分人力和资源,但经过努力于7月中旬末就已全线安全撤防;与皖河相比,津潭河、引河的压力、防守的艰辛程度就要大很多。也因此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精彩动人的画面。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7月4日至9日抢筑“堤上堤”。中联分场场长陈长生告诉我们:7月4日,引河水位16.33m,较7月3日上涨0.59m;而且当天上午天降暴雨。这时,紧接皖河闸的皖河大堤近400M引河堤段(由于2009年冬皖河闸改造,2010年汛前仓促修筑这段河堤,未经碾压;整段河堤普遍高程后来经自然沉降平均达40cm之多),有80m堤段眼瞅着就要大水漫顶了。为了防止灾情扩大化,分场指挥所第一时间向引河分指报告并当即确定了抢险方案。10时左右中联分场迅速从后方组织动员525名职工浩浩荡荡来到防汛一线抢险,一到堤上,他们按照分工,二话不说就在指定的作业面上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人群中 有70多岁的老者、也有暑期放假的学子,他们不顾大雨滂沱、饥肠辘辘,挖土、装袋、扛袋、码袋,干群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当时现场的风声、雨声、人声、三台挖土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场面蔚为壮观,让人两眼潮热。直到下午3点多,一条长350m、宽1.2m、高近0.35m的“堤上堤”横亘在凶猛的洪水面前。继后,至9日,六天中每天都上55人,为“堤上堤”加固增高,直至普遍达到和超过长度达400m、高度0.40m 为止。另外,7月下旬动用160余人次在全堤段开沟导渗工作中,受到引河分指的肯定,分指指挥长徐和兴说:“中联分场的导渗沟开的最标准,堪称全线之范本。”详细看了一下他们的防汛日志,截止8月8日,据不完全统计,中联分场引河防汛共投入人力达到2339人次。

        今年中联分场津潭河防汛也不轻松。历年防汛此处基本安然无险。可今夏,据当地职工讲:“今年最高水位16.12m,这在津潭河从来没有看到过”。加上河堤堤身单薄,堤上民居较多,环境复杂,其防守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津潭河今年防汛艰辛程度颠覆以往,中联分场指挥所成员江锋告诉我们:“中联分场8000m堤段多处大水漫顶,我们构筑‘堤上堤’的险段多达5处、总长度达到294m,另外还出现重大塌方险情。”

        7月12日凌晨5时,津潭河北岸中联分场防守堤段倒脑排灌站往东200m处背水坡,出现大面积塌方,塌方体长约30m、宽1.5m、高2m,达近百土方,均下沉约0.7m,近旁就是一条积水很深的农用灌渠,而紧邻塌方体有一段堤脚也开始出现横向裂纹,情况非常危急。

    当时,中联分场反应迅速,立即按照场防指和津潭河分指决定的 “一要砍伐清除沿渠树木;二要抽出农渠积水、填平农渠(需土方3000立方米),以固堤基,防止类似险情再次发生”抢险方案,组织人员50人,抽出10人砍伐清除沿渠树木,清除隐患并拓展填土工作面;余下40人,一部分为调集来的六部大型运土车装车,一部分在填土工作面平土;取土区定在中联分场境内距除险现场2km以外的一段废弃堤坝上;后来由于道路狭窄泥泞,大型运土车无法通过,又改为用挖土机就近挖土填平农渠,整个抢险过程十分曲折艰难,但参与抢险的职工仍是克服重重困难,用两天不到的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抢险任务。截止8月8日,据不完全统计,中联分场津潭河防汛投入人力达到1051人次(单指分场派防的人数);另外堤上居住的371户(人口1380人),其房前屋后各自负责防守,按每户每天1人计(371X39)达14469人次;两项相加总计15520人次。

    截止8月8日,中联分场三线作战,共投入人力达到17168人次。这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洪保家园的人民战争!这一数字的背后,除了可圈可点的防守作为外,更多的是它极大地彰显了中联分场及全体职工惊人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