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老有所靠

27.10.2014  11:09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老龄人口的增多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少子老龄化”问题呈上升态势,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亟需解决,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居家养老模式,是保证老年人能够在家获得有质量晚年生活的有效途径。为此,合肥市蜀山区区委统战部选定“居家养老”这一课题,组织部分合肥市、蜀山区政协委员,对蜀山区镇街居家养老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与社区养老工作者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经调研了解,虽然蜀山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的布点逐年增长,为老人服务不断得到改进,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人需求的不断变化,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发展和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些建议。

  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样化发展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满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针对不同年龄、类型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对不同老人的需求,予以分类,按照老人的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服务体系。设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热线,便于老人电话随时沟通,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服务。成立老人互助中心,把身体健康,有承担胜任照顾他人能力的老人,组织起来帮助其他老人,在社区设立相应的服务登记卡,当本人需要服务时,根据登记卡优先免费享受他人服务,体现出老有所为。积极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氛围,引导志愿者为居家老人献策出力。

  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

  建立社区居家养老管理队伍,确保有专职管理人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可以从高校和社会中招募,尽量吸引较高学历和素质的人员加入,同时还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开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免费培训班,对服务人员按不同的服务项目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从业水平。鼓励引导志愿者参与免费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开设筹措资助项目,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社会福利资源中的决定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政府着力引导,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夕阳”产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设立专项爱心养老基金,引导社会、企业、个人捐助。鼓励有经济能力的老人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满足自身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对老人有偿服务,强化社会监管,服务宜宽、宜广,不断丰富内容,由政府统一定价,根据服务项目和内容列出补贴标准。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宣传力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社区养老观念。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宣传册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使老年人了解社区养老是目前解决我国城市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虚、假保健宣传,避免老人上当受骗。充分利用试点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老年人了解、接受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理念,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中来。进一步营造尊老、爱老、敬老氛围,以社区为中心,组织老人开展社区健身、娱乐活动。引导鼓励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管理工作,感受老有所为,体现自身价值。

  开展对居家养老摸底调查

  建立需求ABC类级管理模式。摸清老人所需服务项目底数,建立信息档案。对每个老人服务需求实行类别、等级管理。如:对餐饮按老人身体需求分等设级、对健康分设类别,对精神类分设项目。由于老人随着年龄的变化服务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为精细化服务提供依据。

  大力推行服务外包化、多元化

  改变过去单一的招投标方式,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引导有较强服务能力的企业参与招投标,按照服务专业设立标底和条件。同时建立聘请专业的第三方监督考评机制,设定服务期限,让监督机构对其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使其掌握了解更多社情民意。在有条件的社区先行先试,开办社区养老食堂,就近为老人送餐、订餐服务;也可以挂靠辖区的餐饮单位,明确补助标准,使老人得到实惠。

  社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契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要把居家养老工作纳入社区整体规划,全力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积极探索符合社情的居家养老途径,不断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