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馆告示满80岁老人吃饭免费 1个月有百位老人就餐

17.03.2016  10:28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提起 “孙文手擀面”,合肥海恒社区几乎无人不知。生意红火, 老板孙同文不忘回报街坊邻居的照顾, 他在招牌下面加上 一 句 醒 目 的 话 :“满 80 岁老人吃饭免费”。1个多月里,已经有 100 多位老人吃到免费食物。

闯荡合肥,没少吃苦受累

大年三十晚上,68岁的孙同文和父母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年迈的父母,他把老早就有的想法提出来:“我们面馆的生意这么好,多亏街坊邻居的照顾。一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做饭不方便,我想让他们免费吃面和馄饨。”

孙同文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年后一开张,孙同文就把“满80岁老人吃饭免费”的标识贴在面馆招牌的下面。

孙同文是长丰县吴山镇人,妻子有肢体残疾,年轻时就靠他一个人种田养家。农闲时,他就摆摊做手擀面贴补家用,手艺也慢慢精进。

1998年,孙同文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合肥经开区,租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破旧矮房子里。孙同文在工地上做一些扛沙石、水泥的体力活,一天下来能挣40块钱左右,雨雪天没有收入,生活很是拮据。孙同文到处打听兼职,找到了一个打井的差事。

打井是没有多少技术的活,完全靠体力,现在的习友老小区住户的家用井大部分都是孙同文打出来的。可是,随着周围工地竣工,他又面临失业。

众人拾柴,重拾擀面手艺

“我当时就想再做手擀面,毕竟这是咱一门手艺,但做买卖投入也不小,要不是邻里街坊们的帮助,我真的做不起来。”推着大家凑成的小推车,孙同文的手擀面生意算是起步了,为了照顾他的生意,周围好多邻居都养成了吃面的习惯。

南艳湾居委会工作人员看到孙同文的妻子有残疾,主动提出帮他们向政府申请一个门面。最终,海恒社区将一间88平方米的沿街门面房以一个月一千多元的价格租给他。

2009年,“孙文手擀面”开张了,因为面条筋道、面汤浓郁鲜美,很快吸引了众多食客,还上了美食节目。“政府给我这么优惠的房租,我也没做什么,就给老人免费吃面,算是回馈社会。”孙同文说。

这几年,“孙文手擀面”名传四方,很多人慕名来拜师学艺,他一共收了95个徒弟。对待徒弟,他特别严格,更难得的是他不怕徒弟学成后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授艺不藏私”。下岗工人来学徒,他还会减免2000元的学费。因为师傅从不收礼,徒弟们就给孙同文送来锦旗,“现在每天看到这些锦旗,我心里都非常充实,不是虚荣,只因为我现在能把我的手艺和情义都传下去。”

老人吃面,他感到很幸福

“您不怕我们报道以后,全合肥的老人都来吃面,把你吃穷了?”记者开玩笑说。

“全省的老人来都行啊,我从来不限定只能是海恒社区的居民。”孙同文笑着说。

只要看到老人来,孙同文再忙也会亲手把面端到老人面前。

83岁的张家权老人说,“面馆没有玩花架子,确实做了实事。附近的老人都喜欢来这里吃面,因为面条好吃。他们对待老人特别客气,陪我们聊天,很开心。”

奇怪的是,对老人实行免费后,以前每天都来吃面的老人反而来得少了。“你们的价格已经很实惠,再白吃白喝,我们过意不去。”一位老人说。孙同文听罢摆摆手说,“只要有老人来吃面,我就特别高兴,感到很幸福!”

孙见 陈淑璟 韩群英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宛婧/文 陈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