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义扫公厕两年 乡邻被感召主动加入清扫行列

31.05.2016  11:15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定远县池河镇岱山村77岁退休老人石成章, 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提水到离家数十米远的公厕打扫卫生, 这一习惯他已经坚持近2年了。在他的感召带动下, 附近的居民也加入到打扫公厕的行列中来, 原本又脏又臭的公厕面貌大为改观。

老人义务扫公厕两年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定远县池河镇岱山村街道, 在一处由众多平房组成的居民区里, 一座水泥砌成的公厕位于小区的一个角落里。

记者赶到时,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右手拎着一桶水,左手拿着扫帚正在打扫冲洗厕所。他提着水桶挨处在地上洒水, 然后又用扫帚一处处仔细地清扫。清扫结束后,他又来回数趟从家中打水一遍遍地冲洗小便池和大便池的蹲坑。记者注意道, 由于老人的家离公厕有数十米远,提水数趟来回, 老人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记者现场看到, 由于公厕的地面和墙壁都是水泥砌成并没有贴瓷砖, 地面还有损坏, 坑洼不平, 清扫起来十分费劲。可是老人并不着急, 始终一点一点仔细清扫, 直到将坑洼处扫干净。

老人叫石成章, 今年 77岁, 是定远县林业部门退休职工。老人告诉记者, 他打扫这处公厕已近 2年时间, 由于来上厕所的人特别多, 因此每天早晚需要各打扫一次,方能保持干净卫生。

笤帚都扫坏了好几把

采访中有居民告诉记者, 原先这座公厕是有专人打扫的, 可是因为待遇低, 而且活儿又脏又累, 两年前就没有人愿意干了, 一段时间后这座公厕臭气熏人, 根本无法下脚, 周边居民叫苦不迭。

“如果不是石师傅坚持每天打扫, 这座公厕根本无法使用。” 前来入厕的祁师傅说, 他是在街道上做生意的, 他的店在 500米开外, 虽然离这里比较远, 但是这里的公厕干净, 他宁愿多走路来这里上厕所。

石成章老人告诉记者, 这座公厕四周有百余户人家,加上街道做生意和赶集的村民每天有好几百人前来上厕所, 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笤帚都扫坏了好几把!” 老人说, 好在农村笤帚不用买, 用路边野生的荆条编个就可以了。说着, 石成章老人从墙角摸出好几把扫坏的笤帚给记者看。

乡邻被感动加入清扫

石成章退休后每月有近 3000元工资, 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 老伴常年在儿女家, 平日就他一人在家, 可是他却闲不住。

“厕所太脏了不合适!你不做, 我不做, 大家都不做,公厕总有一天就不能用了!” 老人说, 刚开始清扫时又脏又臭, 他也很难接受, 但是后来看到大家赞许的目光, 他心里渐渐有了责任感。

采访中记者获悉, 石成章老人义务扫公厕的行为得到周边众多居民一致赞许, 大家纷纷为老人竖起大拇指,甚至还有人提议凑些钱, 给老人作报酬, 但被老人谢绝了。他说, 社会公德要靠大家共同维护。

55岁的李清芳被石成章老人的行为所感动, 主动承担起旁边女厕所的清扫工作, 虽然不能像石成章一样每天打扫, 但自从她参与进来后, 女厕的卫生状况改善了很多, 而且她还带动其他女性村民参与进来。

“也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70 多岁的老人都能做到, 我们就更不能不做了, 是吧?” 李清芳笑着对记者说。

姚声书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叶素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