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突破“最后一公里”壁垒

05.12.2014  20:37
   中国绿色时报12月5日报道(记者  张辉  蒋卫民  张雷)  如果说依托科技手段可以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那么,依靠基层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够打通森林防火“最后一公里”壁垒。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西森林防火面临新的矛盾:林地经营主体分散化,一家一户森林防火能力低下与林区用火急剧增加、森林火灾发生几率升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森林防火处处长张明军说:“有效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着力点在加强林区一线的防扑火力量,出路在加强乡村森林防火能力建设。”
  广西的实践证明,乡村是森林防火最基层、最前沿、最基础阵地,加强乡村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森林防火“最后一公里”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广西乡村森林防火能力建设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上思县叫安乡及良屯。当时及良屯有农民34户、180多口人,农田极少,有林地面积350亩。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入山人员增多,野外生产生活用火日益增加,林火时有发生。及良屯群众为保护山林,于1991年正式组建了广西第一支群众森林消防队。自建队以来,累计扑火超过200次,其中跨乡镇扑火80多次、跨县扑火9次,群众称赞他们“没有上不了的山,没有灭不了的火”。
  及良屯的做法,给广西森林防火工作带来诸多启示:群众愿意发展林业,投资者愿意投资林业,有强烈的意愿和积极性做好森林防火,有经济实力组建、保障和巩固森林消防队;在广西大量组建村屯群众森林消防队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组建群众森林消防队,依靠群众力量,是做好集体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广西深入推进了乡村森林防火能力建设。2011年,广西各县(市、区)将建立乡村森林消防队纳入“十二五”规划,自治区政府将乡村森林消防队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2012年,广西林业厅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村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森林防火管理机构,大力组建森林防火协会。到目前为止,广西共建立乡镇森林防火组织机构716个、森林防火协会230个、乡镇联防组织695个、村联防组织912个,组建群众森林消防队1396支、29279人,摩托车野外火源管控巡逻队1260支、8661人;有瞭望员1072人、专职护林员12546人、兼职护林员13964人,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业主为主、林农参与的乡村森林防火体系。
  张明军说,组建群众森林消防队的村屯,森林火灾大幅下降,甚至不再发生火灾,作用超乎想象。
  2010年,灵山县组建了18支群众森林消防队。2010年-2012年,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11起,其中有8起完全由群众森林消防队扑灭,用时最长的不到3小时,最短的仅35分钟。3年间,全县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分别比2007年-2009年下降52.3%、79.4%和52.0%,实现了小火不出村、大火不出县。他们还探索出将森林防火由政府大包大揽向社会化转轨的新路,成立护林防火协会18个,会员6100人,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村屯,会员累计上缴会费上百万元,不仅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立体墙”,而且有效解决了护林防火经费问题,成为全区护林防火的典型。
  百色市右江区着力打造能战、能防、能管的农村基层森林消防“三能”队伍。他们在重点林区组建了7支乡镇专业森林消防分队、37支村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基层森林消防队员达到380人;在林区每个屯落实了一名火源管理员,每个村组建了一支摩托车野外火源管控巡逻队,每个乡镇组建了一支野外火源检查组,每个县(区)组建了一支火源管控督查组。2010年春季,在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下,其周边县爆发式发生森林火灾,有的还发生了重大森林火灾,但右江区仅发生森林火灾6起。
  百色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主任凌加安说,乡村基层森林消防队靠前驻防,距离火场近,队员熟悉当地地形,能够在最短时间到达火场;队员平时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在森林防火期间,既是扑火队员,又是宣传员、火情观察员、火源管理员,他们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最贴近群众,最易为群众所接受。
  乡村基层森林消防队的建立,有力地带动了联户联防、群防群治。目前,“五户联防”“十户联防”和一村一屯“户户联防”在广西村屯广泛推广,使群众真正成为林区预防森林火灾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