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智慧助合肥公交站点设置日趋合理
新闻摘要
今年初,热心市民杨民生致信合肥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部分站点设置不合理等市内公交问题。群众来信受到市领导高度重视,市长张庆军,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善武先后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真正体现公交优先,方便市民,认真研究。
经过主动对接和现场勘察研究,有关部门对信中提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落实反馈。截至目前,所有需要整改的问题均整改完毕,另外对一些无法立即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整改的问题也逐一进行了回复。以此次听取群众意见为契机,合肥市相关职能单位还举一反三,将为公交站牌建立台账,随时倾听群众关于公交站牌名称、位置设置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从谏如流,市民意见迅速采纳
桐城南路曙光新村小区门口,一座崭新的公交站点——“曙光新村”站出现在路西侧。该公交站点于3月31日建设完工,并实现了相关公交线路(10路、19路、120路、131路和138路)的停靠。
这一新公交站点的增设,缘于对杨民生提出建议的回应。杨民生是原铁四局中学(现南园学校)的一位退休老教师,他在写给市长的信中提出,桐城路公交站点与南一环路距离较远,与南一环路上的公交换乘不方便。
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张正锋介绍,这位市民提出的建议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公交站点设置问题、公交车越站停靠问题、公交站点命名问题和公交与轨道交通就近换乘的问题。比如桐城路公交站点问题,就属于站点设置问题。市公交集团迅速联系包河区住建局,协调公交港湾标线施划,随后又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站亭调整及站点增设工作。
接到建议信后,市规划局立即会同市公交集团、市交警支队以及公交站点辖区对所有问题进行了现场勘察,并迅速提出了整改措施。对问题的回应解决中,除了增设“曙光新村”公交站之外,还包括把宿松路东侧的“金安花园”站点南移120米,在宿松路与黄山路交口增设“宿黄路口”公交站,把宿松路与望江路交口的公交站牌名由“宿松路”站改为“宿望路口”站,将现状芜湖路“大钟楼”站和徽州大道“大钟楼”站分别调整为“大钟楼东”站和“大钟楼北”站等举措。
举一反三,立即为公交站点建台账
“这位热心市民的来信反映了公交站点设置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还将举一反三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改。”张正锋表示,目前,就杨民生信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已全部进行了落实整改,同时对一些问题,还通过邀请参会等形式,进行了细致解释和回复。
比如,杨民生在信中建议公交站点离轨道交通出口就近设置。早在轨道交通刚开建时,市轨道交通公司就已会同公交集团等单位,同步考虑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针对现有公交车站,将以距离轨道交通出入口不超过100米的原则进行调整,方便换乘。
“还有因站名相同而导致乘客混淆公交站点的情形,也已着手整改。”张正锋说,由于道路建设、路网变化等原因,公交站点设置难免发生动态变化,比如停靠站选择问题,也是在综合考虑乘客乘车距离等因素后进行的设计。
同时,以此次群众提议为契机,市公交集团强化了“站牌室”职能,派专人负责处理与公交站牌设置相关的问题;对集团所属全部2000多个公交站牌建立台账,特别是对二环路以内、2006年“大建设”以前建成道路上的公交站点,逐一摸底登记,掌握站牌名称、站牌设置等不足,逐步进行弥补完善。“我们欢迎杨民生这样的热心市民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对公交集团多提意见和建议。”张正锋表示,发现公交运行方面的问题,市民可以拨打96166“李祥斌热线”反映,公交集团都将认真落实反馈,对围绕公交站点设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安排专人处理。
群策群力,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
市规划局交通处处长常文军介绍,广纳民智,开门办规划,是合肥市规划部门历来坚持的规划原则,也是“阳光规划”的基本要求。具体到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方面,合肥已经建立了比较畅通的群众意见收集和落实渠道,越来越多关心城市建设的市民正参与到城市规划当中来。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历来高度重视,对群众通过政府服务热线等各类渠道提出的合理建议,我们一贯积极采纳。”常文军介绍,从意见听取情况看,群众对支路网建设、人行过街天桥设置等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重视程度高。对群众发表的意见和建议,规划部门都会在认真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回应。
在一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市规划部门会在正式开工前发布建设方案、公布热线电话,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每次都能收集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设方案进行优化。”常文军说,特别是一些细节设置,广泛吸取群众智慧后能作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品质,更加惠及群众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