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两会:“网络舆情”首次被写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18.02.2016  15:38

人民网 合肥 2月18日电(姚庆林)面对网络舆情,各级政府部门是畏之如虎、置之不理,还是积极处置,妥善应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标准答案:“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

在2月17日开幕的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锦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引发关注。据了解,这是“网络舆情”一词,首次被写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随着新的网络技术应用及发展,网络舆情正以强劲的势头介入公共事务,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一起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政府形象,有时其负面影响还会从线上蔓延至线下,甚至对公共决策形成冲击。2015年,宿州“贫困生出钱请领导吃饭”事件、“芜湖高考英语事故”、“天津港8?12爆炸”事件等均是如此。

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1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门户网站设立舆情回应栏目,建设舆情回应平台。

对此,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政府报告中提出“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只有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政府部门和群众进行有效沟通,才能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助于加强干群之间的联系。”

长期从事媒体工作的省人大代表屈凤丽也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是一种进步。

“过去发生舆情事件后,删、堵、压往往是不少地方政府的标准动作。”屈凤丽说,只有坦诚沟通,正面回应网上的民意诉求,“才能真正化解舆情危机。”

同时,屈凤丽认为,“科学专业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专门的舆情研究人才、适当的舆情处置方法等都是政府部门下一步需要着重解决的课题”。屈凤丽说,“更为重要的是,在舆情处置之后,切实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