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见行动”综述之一:生态优先,彰显发展底色

24.12.2016  00:33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各地各部门以理念为先导,以制度为保障,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用“绿色”描绘美丽安徽新画卷。

  12月21日,在合肥市经开区出口加工区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行业首创的低温锡膏技术在笔记本主板贴片生产线上运用,标志着低温焊接绿色制造时代的到来。本报记者吴文兵摄

  源头严控呵护青山绿水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要带污染的GDP,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在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卓越新能源材料公司生产的电池原材料能保障新能源汽车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时保持强劲动力。 “新能源新材料正成为区内主导产业之一。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我们预审时就排除,拒之门外。 ”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忠梅说。

  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各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正加快推进西部化工企业退市进园,2018年完成搬迁并实行整体关停。”蚌埠市政府负责人表示,通过此举搬活企业、搬强产业、搬美城市、搬乐百姓,改造、再造一个产城一体的现代化西部新城区。铜陵市近年来不仅否决了20多个冶炼、化工类重污染项目,还依法关闭了75家化工企业,关停17家规划内的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

  理念是先导,制度是保障。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已推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多个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文件。到2020年,我省将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作为深化改革措施,我省环保督察今年起正式实施,督察结果与被督察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挂钩,让施政者严守生态红线。

  先行先试打造生态样板

  ——以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风尚塑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从2003年提出建设“生态安徽”,到2011年创造性提出打造生态强省,再到今年部署打造生态样板,江淮大地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

  今年夏天,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以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风尚塑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力争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河一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样板。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加快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正系统实施五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打造绿色美好家园安徽样板;创新驱动“调转促”,打造绿色转型升级安徽样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安徽样板;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秀美山川安徽样板;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打造蓝天碧水净土安徽样板。

  为贯彻省党代会要求,合肥市按照“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水方略,加快实施巢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努力创造大型湖泊治理的合肥样板。六安市正聚力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加大森林、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培育、修复力度,努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六安样板。

  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生态为基,制度先行,皖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黄山国家公园、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呼之欲出。

  改革创新激发绿色活力

  ——持续推进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全面推广新安江经验;全省推行河长制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建设保护局日前发布信息,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即将面世,首期基金规模达20亿元,将主要投向生态治理、绿色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三大领域。5年前,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试点期内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首轮试点期,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连年达到补偿条件。目前,第二轮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中。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黄山市委负责人表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黄山市将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二轮试点为契机,完成月潭水库建设,设立并用好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探索水权交易试点,加快开发与生态相适宜的新产业新业态,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

  新安江畔积累的生态补偿经验,正在全省推广。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生态补偿机制4年内全面推广,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岁末,中办国办印发《意见》,两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我省先行先试,目前已全境推行。党政一把手管河湖,力破“九龙治水”困局。目前,全省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河长制,强化协调调度,呵护绿水长流。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探索建立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制度,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改革创新激发绿色活力。

  作者:夏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