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1331”综合交通规划 主城拟建15条轨道交通线

20.01.2015  01:33

记者昨从 合肥 市规划局获悉,历时2年之久的《合肥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通过专家评审。

按照《规划》,合肥将形成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辐射江淮的国家级枢纽都市;构建支持“双心两扇两翼”千万级超大城市的国际水准 公交 都市;打造畅达生态、慢行友好、城湖相拥的人性化品质都市。《规划》涵盖了合肥铁路、公路、公交、停车、客运、慢行道路等与合肥交通出行相关的各个系统,将成为规划省城市民未来出行的指南和蓝图。

铁路

七高铁四普铁四城际

将加快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铁路综合枢纽建设,规划形成“七高铁四普铁四城际”的铁路网络布局,形成“三主四辅多点”的铁路客站和“7个货运站、9个客货共同站”铁路的货站布局,共同构建大型环形铁路枢纽。规划铁路线网正线总里程为1369.8公里。

规划“七高铁四普铁四城际”的铁路网络布局,其中:“七高铁”为沪汉蓉高铁、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合西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合安九高铁;“四城际”为合六城际、合滁宁城际、合马城际、合芜宣城际;“四普铁”为淮南铁路、宁西铁路、合九铁路、六宣铁路。

公路

两环十三射一纵三联

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方面,远景规划形成“两环十三射一纵三联”高速公路网、“十二纵十横”一级公路网。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约964公里,一级公路总里程1016公里。

远景规划形成“两环十三射一纵三联”高速公路网,“两环”为绕城高速公路环(内环)和绕越高速公路环(外环),“十三射”为合徐高速、合蚌高速、合六叶高速、合武高速、合安高速、合铜高速、合宣高速、合黄高速、合芜高速、合马高速、合宁高速、合连高速、合宁二通道高速,“一纵”为德上高速、“三联”为机场高速、合宁二通道延伸线、淮扬高速。

规划形成“十二纵十横”一级公路网,“十二纵”为G206、S242、G330(原S103)、S208、S105、G329(原101、原S331、原S104)、S420、S260、S101、S102、S241、S229,“十横”为S311、S344、S312、G312、合六南通道、S105复线(方兴大道延伸线)、S351、G346(原S317、原S316、原S105)、S316、S319。

水运

内河水运通江达海

规划形成“两干六支”的内河航道网,实现内河水运通江达海;规划形成“一湖四射”的对外联系通道。“一湖四射”:“一湖”即巢湖;“四射”即合裕线、兆河-西河、白石天河、江淮运河。

公共交通

国际水准公交都市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合肥市城市 轨道交通 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依据合肥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合肥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将由12条线路组成,总长约336.9公里,线网密度为0.49公里/平方公里,设换乘站21座。

而根据此次的《规划》显示,远景规划5条市域轨道线路服务市域城镇与主城区的通勤出行。规划15条主城区轨道,总规模586公里,线网密度一环内1.8公里/平方公里,二环内1.5公里/平方公里。

公交系统:规划7条中运量公交系统

主城区:一目七连十二射

主城区规划形成“一目七连十二射”的高快速路系统。快速路规划总长504.5公里,路网密度为0.47公里/平方公里。“一目”由北二环、南二环、繁华大道-天都路-锦绣大道、方兴大道、西二环-集贤路、郎溪路-淝河大道构成。“十二射”为合淮路、阜阳路、铜陵北路、包公大道、裕溪路、方兴大道(东线)、宿松路、集贤路、繁华大道、方兴大道(西线)、长江西路和蓬莱路。“七连”为魏武路-龙兴路、淮海大道、桥头集路、铜陵路-马鞍山路-包河大道、宿松路、深圳路-徽州大道和金寨路。

规划主干路网1189.2公里,路网密度1.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主干路规划里程503.2公里,二级主干路规划里程686.0公里。

客运枢纽:“四主六辅”、内外衔接

主城范围内规划形成“四主六辅”内外衔接枢纽。其中,“四主”为新桥国际机场、合肥南站、合肥西站、合肥站枢纽;六辅为肥西高铁站、肥东高铁站、 汽车 客运东站、南岗枢纽、滨湖汽车站、北城站枢纽。

停车系统:二环内拟增2万停车位

全面建立差别化的区域停车供应及消费政策,停车总体供应水平应能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地区公共交通体系、道路网络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政策相协调,保障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引导交通出行方式结构优化,维持城市动静态交通平衡;完善停车供应结构,增加路外公共停车泊位,重点缓解中心区的停车压力。本次规划公共停车场的选址方案主要考虑二环内城区,二环内城区公共停车场共选址145处,总停车泊位数量达到2.0万个,其中,近期公共选址83处,泊位1.17万个;远期预控选址62处,总泊位0.83万个。

慢行系统:5679公里步行网络

主城区规划步行网络5679公里,其中老城步行网络密度8.9公里/平方公里,滨湖核心区步行网络密度9.1公里/平方公里,高铁核心区步行网络密度11.3公里/平方公里。主城区形成1070公里的自行车重要主通道,密度0.9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二环以内规划形成“九横十一纵”网络布局,滨湖新区规划形成“十一横七纵”网络布局。规划形成自行车一般主通道1281公里,密度1.15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形成自行车集散道3328公里,密度2.83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天桥或地道46处,规划结合轨道 站点 过街127处。

货运物流:布局于城市外围

城内货运物流通道主要利用城市内快速路、主干路,主要布局于城市外围,在主城内部形成“两环六连十一射”的货运物流通道。

内环:魏武路-蒙城路-天水路-文忠路-龙岗路-巢湖路-大连路-宿松路-云谷路-玉兰大道-方兴大道-G206

外环:蒙城路-蒙河路-龙兴大道-繁华大道-巢湖路-大连路-宿松路-刘河路-深圳路-将军岭路

环巢湖:构建“三环”环巢湖交通体系

构建生态低碳、适“”宜“”、特色环巢湖生态交通体系。

外环:利用高速路剥离大区域过境交通。

中环:利用干线公路支撑主要城镇发展。

内环:利用环湖大道形成慢行内环,服务旅游和环湖休闲,通过连接线联系沿途主要乡镇。

■相关新闻

为何规划

1331”综合交通

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需要抓住发展机遇,立足东部,重点加强东向发展联系,制定适宜的区域交通战略、构建发达的区域交通体系,充分发挥合肥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此外,随着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由一环向二环蔓延,特别是一环内主要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寿春路、长江路、阜阳路等道路交通处于饱和状态。未来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合肥将发展成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构建“1331”城市空间结构(第一位“1”即是1个主城区,包括1个老城区、1个“滨湖新区”和4个城市组团;而第二位“3”为延伸出的“巢湖、庐江和长丰”3个城市副中心;第三位“3”为“新桥临空产业基地、庐南重化工基地和巢北产业基地”3个产业新城;最后一位“1”为环巢湖示范区。)因此,要求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加以支撑。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则导致交通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2013年,合肥市规划局启动了《合肥“1331”综合交通规划》,响应“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构筑“开放、生态、协同、高效”的大合肥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领和支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