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今年继续推进中国大运河柳孜运河遗址公园申建工作

09.02.2015  16:40

2014年6月22日,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中国大运河项目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凭借柳孜运河遗址遗产区入选其中,作为大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淮北,有了第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

开凿于公元前486年的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总长超过3200公里。其中的隋唐大运河由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永济渠四部分组成,在我市濉溪县境内的柳孜运河遗址属于通济渠,全长41.5公里,沟通着黄河和淮河。淮北作为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能源城市,从远古走来,历经各种磨难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在建置沿革上时升时降、在经济走势上大起大落的历史特点。而在关乎淮北盛衰的诸多要因中,除了自然灾害、战乱、人口迁徙以及都城变迁之外,还受到水利事业特别是运河改道的深远影响。

于是乎,大运河成为淮北这座古城的摇篮,见证了历史繁华与千年记忆的柳孜运河遗址,更是城市赋予广大市民的荣耀、宝藏。

2007年12月15日至17日,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来淮考察。隋唐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淮北市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奠定了淮北市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领域中的重要地位。2008年2月,淮北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确定了大运河申遗31个遗产区,淮北市是其中之一,包含濉溪县隋唐运河柳孜桥梁遗址、隋唐运河柳孜遗址段“一点一段”。2013年9月,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前往柳孜运河遗址现场考察评估。一个个时间节点,记录的是大运河申遗的不平凡历程,反映的是8年来我市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包括了隋唐运河柳孜桥梁遗址与隋唐运河柳孜遗址段“一点一段”的柳孜运河遗址,也是整个隋唐大运河遗址本体上的最具价值的考古发现,不仅为确认通济渠的流经路线提供了有力证明,起到补史证史的重要作用,更对研究运河交通、运河经济有着典型的意义。

更好地保护这块“金字招牌”,对淮北市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014年6月25日,市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举行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座谈会,回顾我市隋唐大运河遗址发掘、申遗过程,并对遗址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宣传提出建议。申遗成功后,我市还积极做好柳孜遗址本体保护、防冻、环境卫生及监控工作,编制《柳孜运河遗址加固防渗保护方案》和《柳孜运河遗址核心保护区绿化方案》,对《柳孜运河遗址保护规划》进行充实完善,制作缜密细致、论证科学的经费申报方案,争取到国家文物局用于支持柳孜运河遗址保护利用的专项资金4000万元,编撰完成《淮北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大事记》。这所有的一切,只为能让这块“金字招牌”一如既往地为相城增光添彩。

大运河申遗成功,对皖北地区 旅游 的推动作用非同一般。今年1月27日,在省政协会上,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安徽省委专职副主委苏静代表民进安徽省委发言时表示,应放大运河“世遗效应”,把皖北历史文化的“沃土”和运河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借助“世遗”这张名片,把运河文化打造成为皖北旅游第一品牌。

2015年,我市将抓住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淮北市成为世界遗产地的有利时机,做好中国大运河柳孜运河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推进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公园申报和建设工作,继续配合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报告》。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今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淮北,更加令人向往。(记者 王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