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用药 家长只凭经验不可取

27.09.2016  02:35

 滁州市食药监部门向市民宣传用药安全。(资料图)

   中安在线讯 据滁州网报道,你能看懂药品说明书吗?你能弄清楚药物的成分吗?你知道正确的服药方法吗?今年全国安全用药月的主题是“安全用药,关注青少年”。据了解,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人数达20万人,其中因滥用抗生素死亡的有8万人,而在儿童药物中毒的案例中,儿童误食的占到79%,家长用错药的占到21%。人们对安全用药存在哪些误区?合理用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滥用抗生素、迷信输液

  安全用药存在诸多误区

  据了解,中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全体用药者的11%至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约有近20万。

  近几年,关于滥用抗生素的新闻常见诸报端,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生素滥用。为什么这样?细菌比起人类更加有优势的地方就是细菌变异速度非常快,我们使用抗生素的过程,加速了细菌的自然选择。

  关于滥用抗生素的误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越高级越好;吃抗生素预防感染;一种不行马上换种类,越多越有效;一有效就停药。

  同样,过量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最为直接的就是产生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目前我国有200多种抗生素,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过量使用抗生素,还会损坏人体器官、产生耐药性、破坏身体内的正常菌群。世界银行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感染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可能接近甚至超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记者了解到,除了滥用抗生素,迷信输液也成为安全用药的一大误区,出现过量输液的原因,包括患者想病能快点好、医生被动满足患者要求、输液危害宣传普及不到位等原因。日前,省卫计委还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其中内科疾病24种、外科疾病18种、妇科疾病7种、儿科疾病4种。

  据了解,迷信输液、过量输液,容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不仅如此,输液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

   家长用错药、儿童误食

  药物中毒造成极大伤害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烫伤、触电等外来伤害比较关注,却忽视了青少年、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要性。据了解,当前,青少年在使用药品上存在很多误区,如家长凭所谓的经验,给孩子不适当地用药、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注射剂、盲目轻信进口药和高价药,还有滥用退热药和抗感冒药,不根据感冒症状对症用药和重复用药,滥用激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误区。据统计,在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

  相对于青少年,儿童遭到药物中毒伤害的几率更大,在药物中毒的案例中,家长用错药占到了21%,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家长把剂量看错,甚至拿大人的药给孩子服用。一些药对成人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却会影响儿童健康。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部分晕车药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儿童的黏膜较为脆弱,误服外用药会腐蚀食管;误服较大的药片,还可能因难以吞咽造成呛咳,引起窒息,威胁生命;如果误服降压药,也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造成药物中毒,主要在于儿童的误食,现在有些药物为了改善口感,或与其他药物区分,把外观做得比较好看,这时,孩子可能难以区分药和糖果,尤其是维C银翘片等包有糖衣的药片。而有些家长随意放置药品,也是导致儿童误食的重要原因。

  记者提醒,除了要照顾好孩子不让其接触到药品外,家长约束好自身的行为也能避免意外的发生,如加强对孩子喂药的重视、不随手放置药品,此外,家长也应适当灌输糖果和药品区别知识给孩子。

   阅读说明书、正确服药

  合理用药的知识需谨记

  记者从滁州市食药监局了解到,近年来,滁州市积极宣传安全用药科学知识,规范药品流通市场,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今年的全国安全用药月期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创建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播放公益广告、食品药品安全进校园等多项活动。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正确认识输液。那么合理用药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市食药监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合理用药,首先,得阅读好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的“身份证”,看清药品名称,可以避免重复用药,还能了解到药物的成分,感冒药和退烧药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成分而用错的药,通过阅读说明书,还能够掌握药品的适应症,方便对症下药。

  其次,药物的用法用量很关键,饭前指的是餐前半小时,饭后则指的是用餐后15~30分钟,一日三次服药,不是让患者依据一日三餐的时间服药,而是每8个小时服药一次,这样,才能保证体内药物浓度,保证治疗效果。

  此外,正确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活菌制剂药物,不宜用热水服用,而助消化类药,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等,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不稳定,会凝固变性,在70℃以上的环境中即失效,一般用40℃左右的温水送服为宜。

  对于清热类中成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用于各种热症的中成药,如上清丸、牛黄解毒片等,用凉开水(25℃)送服可增加清热药物的效力。而胶囊药物,大都对胃黏膜有刺激,或者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热水送服会容易使胶囊外壳提前化掉,降低药效或增加刺激性。

  记者了解到,日常用药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服用止泻药期间尽量不要喝牛奶,“喝会加重腹泻症状,如果病情好转可在服药1~2小时以后再喝牛奶,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该负责人对记者说。同样,不要用牛奶、果汁等饮品服药,退烧药不要和蜂蜜同时服用,吃感冒药时不要喝可乐,应间隔3-4小时。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杨 凡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