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成为改善中欧关系的驱动力

23.06.2014  12:19

  6月16日至21日,李克强总理赴英国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并对英国、希腊进行正式访问。境外媒体对此访的主要议题予以关注,主要观点如下:

  翻开中英关系新一页 英国《金融时报》6月16日报道:卡梅伦2013年访华后,英中全面恢复外交关系,李克强此行意在巩固这一成果。

  美联社6月16日报道:访英期间,李克强总理将与英国女王会晤,并参加旨在促进双方脆弱外交关系的会谈。访问的目的还包括重建两国因卡梅伦首相2012年会见达赖而冷却的政治关系。专家称,女王同意与李克强会晤是一种很重要的政治姿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6月17日报道:法新社指出,中国总理本次正式出访伦敦,替冰冻了18个月之久的中英关系翻开新的一页。此前,双方关系因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达赖会面陷入低谷。

  美国之音网站6月17日报道:李克强伦敦之行给英国带来至少300亿美元的经济利益,英国政府以高规格接待作为回报。李克强的访问被认为旨在修复两国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6日报道:李克强此次访英,是对2013年12月卡梅伦访问中国的回访,卡梅伦2013年率领庞大的商界代表团访华,会谈的内容包括两国的贸易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等问题。

  访英是大国外交重要一环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7日报道:经贸合作仅是李克强访英的直接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把这次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那么其意义便远非止于“言商”。何谓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的大背景?首先是美国加快了其“重返亚洲”的战略转移;其次是俄罗斯与西方的重新交恶,以及由此导致的俄罗斯“东转”。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多边关系中,中国是全方位的当事国和利益的直接攸关者。面对二战以来最大的世界秩序变革情势,李克强此次访英之行的深层意义,其实是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讲明中国在国际大格局中的立场、阐述国际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根本利益和底线、解释诸如中日关系和南海等亚洲争议的历史形成、阻止再一次冷战对立的形成,这一切估计都会渗透在整个访问过程之中。

  经贸关系居核心位置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6月18日报道:陪同李克强出访的有很多商界领袖。此次访问被称为中国与欧洲国家“支票簿外交”的范例。

  英国《卫报》网站6月17日报道:140亿英镑对中国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对英国来说则是巨额大单,因而首相全力以赴礼遇中国总理李克强。

  路透社6月17日报道:李克强访问英国期间,两国于17日签署价值超过140亿英镑的经贸协议,主要集中在能源和金融领域。李克强此行旨在加深两国间的商业联系,放下有关“西藏问题”的争议。

  美国《纽约时报》6月19日报道:贸易是双边关系的核心这种印象在18日得到了加强,当天两国领导人见证了中英双方签署的一系列贸易协议。

  香港《信报》6月17日报道:李克强访英,两国将就核电、高铁、金融和高科技等领域签署逾40项合作协议。李克强此次访英,相信可以为两国未来合作注入新动力。此行有逾200名中方商界领袖随行,充分表明在中英关系中,经贸关系处于最突出位置。

  政治问题处次要地位 《日本经济新闻》6月18日报道:中国以经济实力和巨额投资资金为依托,在谈判中底气十足。西藏和人权等问题一直是英中关系面临的定时炸弹,但在此次会谈中,英国政府并未深入提及这些问题,而是鲜明摆出将经济放在优先位置的姿态。英国如此“厚待”中国资金,背景原因是其经济如今高度依赖外资。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6月18日报道:李克强这次访问期间,在英中两国官员和企业家们签署互利协议时,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很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香港《南华早报》6月15日报道:分析人士称,尽管中英在人权、西藏和其他政治议题上存在分歧,但经济已经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驱动力。悉尼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袁劲东表示,考虑到欧洲自2008年起的经济复苏,商业将是李克强此行的关键。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像以往一样,人权、西藏和香港问题将会被列入议程,但两国在政治议题方面不会达成什么重要协议。

  能源交通合作受瞩目 英国《金融时报》6月18日报道:英国石油(BP)签署了价值200亿美元的协议,将从2019年起持续20年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这是李克强访英期间两国签署的多项协议之一。

  英国《金融时报》6月17日报道: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和潜在分歧,但英中在重大问题上仍有更密切合作的空间。能源应当处于双边讨论的中心地位。

  英国《卫报》网站6月17日报道:中国公司赢得了拥有和运营一座核电站并帮助建设高速铁路的权利,使中国有机会在下阶段英国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获决定权。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18日报道:尽管有人担心会影响国家安全,但英国仍允许中国设计、拥有并运营英国的新一代核电站。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8日报道:能源、交通、电讯等可能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行业该不该向中国投资企业开放、开放到何种程度,在英国政界、商界和社会上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两国可能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从长远来看,中国投资深入英国经济的程度根本取决于英中的互信程度。

  英国《卫报》6月17日报道:随着中国企业获得权力参与英国核电站及高铁项目运作,中国已赢得了参与英国能源和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建设的关键性筹码。这两方面的合作包含在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期间签署的价值超过140亿英镑的经贸协议中,也是协议中最具争议的两方面内容。

  金融领域中英相互需要 英国《独立报》网站6月16日报道:在金融领域,英中互相需要。中国需要为其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寻找投资方向,希望获取西方能源和基础设施公司及其他较小型公司的股份。但是中国对美国和欧洲企业的投资遇到了很大的政治障碍。在这方面英国可以发挥作用。英国政府希望促进国内基础设施投资,但因为其作出的紧缩承诺,自己不能花钱。所以英国欢迎中国人来投资,希望其能填补空白。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8日报道:中国央行18日宣布,允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央行宣布上述消息正值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凸显出在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伦敦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路透社6月17日报道:伦敦证券交易所17日说,已与中国两家大型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签署协议,推动离岸人民币在英国市场的发展。

  致力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英国《卫报》6月17日报道:中英已达成共识,认为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两国首次签署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将致力于通过更紧密的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此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只是中国第二次签署这样的联合声明,此前曾与美国签署过唯一一份。这反映出中英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强劲势头。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中英两国是显而易见的合作伙伴。英国的优势在于聚合本国科研能力、经验以及中国庞大的规模与能力,从而创造出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可以扭转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保护未来的几代人。

  英将放宽对华签证申请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6日报道:就在中国总理李克强抵达英国进行访问之际,英国内政部宣布,一个简化的签证申请新程序将向所有申请访英的中国人开放。

  美国之音网站6月17日报道:作为送给李克强的见面礼,英国政府宣布将简化中国游客、学生和商务人士到英国旅行的签证申请,以便吸引更多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大量中国游客到英国消费。

  “俄罗斯之声”6月18日报道:中国是英国外交中的优选方向。双方签署的简化中国人入境英国签证协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英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15日报道:尽管李克强和他率领的庞大商务代表团来访英国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中英关系的演变过程并非不存在挑战。英国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在华腐败案和网络安全问题引发了外界对中英商业合作的关注。

  路透社6月15日报道:这是李克强担任总理以来首次访问英国,此次出访的重点在于跨过两国以往在政治上的分歧,签署超过3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但中英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经贸领域与希腊彼此需要 美联社6月19日报道:希腊政府希望,李克强总理此访能带来贸易和投资协议,以刺激为衰退所困的希腊经济。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6月20日报道:据法新社报道,李克强访问雅典首日,双方签署了19项经贸合作协议,总值达46亿欧元。

  德国之声网站6月19日报道:中国问题专家佐戈普鲁斯表示:“中国是从战略角度出发行事的。通过希腊,中国贸易可以进入欧洲市场;希腊当然也可以从中获益,因为其急需投资。”

责编:蔡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