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名单的公示

05.11.2014  17:40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调动广大红十字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评选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4〕113号)要求,在自下而上、层层评选推荐的基础上,按照全国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的初审意见,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红十字会研究,拟推荐宿州市红十字会作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评选对象,现予公示。
    公示期为2014年11月5日至11日。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的拟推荐对象有不同意见,可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向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安徽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情况(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551-62999159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政编码:230002     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509号省政务大厦B座918室
    附件:宿州市红十字会主要事迹

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红十字会 2014年11月5日 
附件
宿州市红十字会主要事迹
    宿州,虽然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皖北地区,但近年来,宿州市红十字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重视和上级红十字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扎实有效地创新实践,在安徽省红十字会系统创造了“九个第一”:第一个实现县区级红十字会全部理顺管理体制,市本级率先创新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专职人员数第一;第一个连续8年开展“博爱在江淮”公益募捐和系列救助活动;连续16年坚持规范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人数第一;第一个成立社区红十字会、社区救护大队和美好乡村红十字基层组织;建成第一个市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第一个在市地震科普馆内设立红十字会展厅;雅安地震募集捐款全省第一;成立全省第一家红十字志愿者艺术团;埇桥区荣获第一家“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称号。整体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红十字卫生救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2、2013报刊宣传先进集体三等奖”、“全省红十字会支援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雅安地震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单位”、“欧盟艾滋病预防与关爱项目2009-2012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优秀等次”,在全市首批志愿服务“五个一”精品工程的表彰中,我会被评为志愿服务精品单位。
    一、基层组织网络延伸至乡村,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健全的组织是红十字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宿州市红十字会成立于1992年3月,2002年8月依法理顺管理体制,为正县级参公事业单位,市政府领导负责联系,现有办公室、赈济救护部、事业发展部3个正科级内设机构,专职人员20人。近年来,市红会始终把组织建设和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放在工作首位,着力推进。2010年3月,下辖5个县区红会在全省率先全部理顺管理体制,均为正科级建制。同年7月,全省推进市县级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工作现场会在宿州召开。     自2004年埇桥区东关街道马号社区成立全省第一家社区红十字会以来,市红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目前城区42个社区均成立红十字组织,26个社区设立了红十字服务站。华建敏、郭长江、郝林娜、苏菊香等总会领导先后莅临马号社区视察工作,并给与高度评价。2011年3月,埇桥区蕲县镇红十字会的成立,标志着宿州红十字组织机构向乡镇延伸。2012年,市红会以社会管理创新年为契机,借鉴总会“博爱家园”项目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市“四有”社区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红十字会工作。2013年结合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在试点村成立基层红十字组织,建立博爱超市、红十字书屋、红十字急救站和爱心长廊,开展各种富有红十字特色的服务工作,在“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中,不断开创基层红十字工作新局面。此项工作,开创全省美好乡村建设之先河,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并被市美好办做为经验上报省美好办。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红十字基层组织104个,团体会员单位86个,会员58480人。基层红十字组织的成立,为社会各界帮助弱势群体搭建了平台,为红十字事业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应急救援机制逐步完善,备灾救灾体系基本建成     按照安徽省红十字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完善《宿州市红十字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市及各县区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在高速公路和风景区设立4个红十字应急服务站,1200㎡的市级红十字备灾库正在建设中,救援工作纳入市政府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应急救援和备灾救灾体制机制基本完成。今年以来,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积极参与、协助政府应急职能部门出色完成本市“三角洲公园打捞轻生落水者”、“打捞符离溺水儿童”、“解救符离采石场被困人员”等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良好赞誉。     近年来,在应对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及本市部分县区洪涝、龙卷风等灾害,市红会积极响应总会救灾号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向全市人民发出募捐倡议,全力以赴做好募捐赈灾工作,共募捐和接受国(境)内外救灾款物和项目援建资金2553.78万元,全部用于支援灾区人民生活、灾区重建和定向救助。
    三、精心打造应急救护工作品牌,不断拓宽培训范围并形成长效机制     多年来,市红会一直把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品牌工作常抓不懈、着力打造。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有效地把应急救护培训与职业培训和安全生产相结合,注重突出公益性和普及性,向多行业、高危人群延伸,培训范围从机动车驾驶员拓展到公安、交通、安监、煤炭、消防、电力、建筑等行业,积极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农村。严格按照“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证管理”,始终坚持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并形成长效机制。2013年,市红会结合省红会倡导性培训项目,重点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系列培训活动,编印《急救手册》、定制急救包、制作“红十字‘救’在身边”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播放并发放各驾校,和市政府应急办、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发文,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扎实推进“五进”活动,形成了以驾校培训为支撑,以高危行业为重点,以普及性培训为目标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不断强化救护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市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对师资进行集中培训、集体备课和教学跟踪,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维护队伍的稳定性,在2014年全省首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上,勇夺桂冠。     2009年以来,全市共培训急救员31.19万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45.5万人次;承办总会彩票公益金项目救护师资培训班5期,培训全省救护师资191人;向机关、社区、学校、服务基地、驾驶员、消防官兵、公安干警、电力职工免费发放急救包(箱)21000只。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助推筹资及救助形成公益品牌     近年来,我会根据当地实际,创新思路,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来推动筹资渠道的改革和人道救助工作的开展,重点实施三类项目,成效显著。     一是认真执行上级及境外红十字会援建项目。累计为155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患儿申请获得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378万元的救助金,先后完成香港红会、澳门红会、国元证券出资共计245万元的备灾、卫生院及教学楼援建项目,以良好的执行力和工作质量,赢得援建方和上级红会的信任,推动了援建项目的良性循环;     二是立足本地自创项目开展人道救助。连续8年实施“博爱在江淮”公益品牌项目,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接收爱心捐款774.31万元,重点推进“助医、助老、助学、助困、赈灾”帮扶行动,相继开展了“博爱在江淮”·高考助学行、关爱大病特困家庭、生育关怀在行动、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关爱留守儿童、博爱送万家、两节送温暖等活动,累计发放救助款物价值565.43万元,慰问、救助困难群众5万人次。从去年开始与本地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站开展“博爱宿州·寻找最需要帮助的人”公益活动,通过前期走访、征求困难群众意愿,然后分类型开展帮助: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无劳动技能的人,一是送养殖技术和种猪种羊,二是送加工技术,联系园区加工企业与之对接;对于无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则直接给予资金帮助。今年又联合教育、妇联、邮政、电视台、拂晓报社启动“博爱健康成长”大型公益项目,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特困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其健康全面的成长,在社会上营造关注特困儿童的浓厚氛围。     三是积极主动寻求与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拓宽人道工作领域。认真执行为期3年的欧盟艾滋病预防与关爱项目,2012年10月,市红会通过欧盟预防艾滋病项目评估组的最终评估,荣获“优秀团队”称号。2013年,经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资金约100万元的“中华红丝带”基金—安徽省工商联项目,为受艾滋病影响贫困儿童及孤寡老人提供生活救助和心理关怀,目前已为69名儿童代表和老人共计发放了17余万元生活救助金,并在暑期开展了儿童夏令营活动,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抚慰。
    五、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在互联网上造谣中伤中国红十字会,误导公众认知。针对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市红会采取多种方式重塑社会公信力。一是建立完善以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发言人为核心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市红会网站、官微以及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网站发布重大活动、捐赠信息和日常工作动态,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主动邀请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参与、报道红十字会各项重大活动,做好事前沟通,事中跟踪,事后反馈,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定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通报工作情况和捐款收支情况;四是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对捐赠款物接收和使用情况以及公益项目进行监督、对涉及市红会的重大事项和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进行调查、征集并传达社会公众对市红会的意见建议,并主动邀请财政、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审计。五是春节前期,向捐赠单位、企业和个人邮寄感谢信,增进与捐赠方的感情联系。通过不懈地改进工作,坚持公开透明,市红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雅安地震募捐款物210.44万元,居全省第一,“博爱在江淮”募捐活动市本级共接收捐款78.77万元,创历史新高。
    六、志愿者队伍管理规范,志愿服务成为宿州亮丽的风景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市红会成立了红十字志愿者队伍,随着队伍的日益壮大,2011年,成立了宿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召开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大会;陆续组建了13支志愿服务分队和10个志愿服务基地;制定和完善了《宿州市红十字志愿工作管理规定》和《宿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管理细则》;设立志愿者办公室、培训活动室和爱心物资接收站,配备办公设施,重点抓好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和激励四个环节,实现标识、证件、服饰的统一,并实行骨干月例会制度,逐步加强对志愿者的规范管理。在市政府网站市民论坛开通“红十字志愿服务”版块,利用网络平台招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宣传与交流。     近年来,志愿服务总队以重大纪念日、节假日为节点,以重要活动为契机,以常态组织和重点策划相结合,相继开展了“爱心照亮返程路”、“我以爱心映夕阳”、“接孤儿回家过年”、“关爱残障儿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爱心伴成长·留守不孤单”、“文明交通劝导”、“益起来助学”等活动186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0385小时,11000人次受益。在2013年全市首批志愿服务“五个一”精品工程的表彰中,我会被评为志愿服务精品单位,红十字敬老助老志愿服务项目被授予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被授予志愿服务精品队伍,总队长张玲为宿州市志愿服务领军人物,同时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的“五星级红十字志愿者”奖章,多名志愿者荣获“安徽省我最感动江淮的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宿州好人”、“宿州十佳志愿者”等称号。红十字马夹已成为宿州公益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首走过的道路,洒满了燃烧的激情和拼搏的汗水;展望未来的征程,充满着奋进的信心和胜利的希望。创新开放的宿州红会人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人道伟大旗帜,践行崇高历史使命,勇当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排头兵,用“务实”的新风、“实干”的作风,续写红十字事业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