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梦”系列之二十七 • 杨永琳:从量变到质变

16.06.2014  19:13
“成长梦”系列之二十七 • 杨永琳:从量变到质变 - 安庆师范学院
来源: 210.45.168.2

  四分之一,四十七分之一,六百一十分之一,这些堪比公务员录取率,甚至抵得上“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的通过率的比例,都是同一个人所造就——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现就读于2010级自动化1班的杨永琳。


把自己能弄懂的地方尽量弄懂

  高考填志愿时,抱着不确定,又带着自信和憧憬,杨永琳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自动化专业。在那些各种各样的课程里,物理成了让她最头疼的一门课。“作为女生,我对物理有些缺乏兴趣。”杨永琳坦言,而这也成为她大学学习上的第一个拦路虎。但是,从小身长在农村的她,有着不怕吃苦的劲头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从小养成的刻苦学习的习惯,让她在学习物理上更加上心。为了能学好物理,杨永琳在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和老师互动,下课就把课上讲的内容和书上的习题再做一遍,进行巩固和加强,如若遇到难题,她会主动去图书馆寻找相关书籍或者上网查阅资料。“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能弄懂的地方尽量弄懂。”杨永琳把自己课余看电视剧,逛街的时间放到学习物理上,平时没事也喜欢做做题来调试一下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杨永琳终于得到自己梦想中的“红苹果”——每次物理考试成绩都在95分左右,但是她没有沉溺于现在的成绩,而是仍然坚持不懈地“攻克”物理:“我没有考到满分,说明我还需要努力,还有进步的空间。”带着这样的精神,在2011—2012年度,她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在2012—2013年度,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

学习要注重技巧

  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愿望,是很多人背单词、做卷子都不能达到的目标。杨永琳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次性通过的人。“学习要注重技巧,要会把握重点。”杨永琳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不像很多心存侥幸的同学在考试前一个星期才开始准备,杨永琳每次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先从最基本的单词开始。“因为阅读的分值很高,所以只有读懂阅读,才能做好阅读,单词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和很多同学一样,她对背过的单词也很容易忘记,这就需要不断复习巩固,而很多人都在这一步就放弃了,面对厚厚的单词本,尽管枯燥,杨永琳也一直坚持每天“摄入”。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杨永琳就开始做真题卷,不断调整做题中的时间分配,并且一直在背诵作文,积累出彩的句子和词汇。“学习没有捷径,重要的是技巧和方法。”杨永琳分享道。

读书,是最大的兴趣

  “我常常去图书馆读书,在那里,我会觉得心里特别平静。”杨永琳喜欢读名著,她常常会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在那里待上一个下午。《》是杨永琳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她跟我们谈起《》中的人物:封建的高老太爷、充满朝气的觉慧,怯于行动的觉新。她说:“喜欢读书,因为你能感觉自己的思想再跟里面的每一个人物进行碰撞和交流。
  经常读书不仅扩展了杨永琳的视野,也更加坚定了她在读书路上走下去的步伐。作为大三的学生,面对考研和就业,杨永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在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没课的早上,杨永琳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她总是七点左右起床去自习室看书,除了吃饭的时间,杨永琳几乎一整天都是在自习室里度过的。杨永琳说,读书让她感觉到快乐,这也是她的兴趣所在。
  作为农村的孩子,她的家境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上学,所以,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不偷懒,脚踏实地,每一步走的都很稳重。她说,父母非常支持她读书,支持她考研,希望她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她相信,只有拥有知识,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收获是这样“炼成”的

  对于杨永琳来说,学习和实践同样重要。在大一的时候,她有幸当选了班级的文艺委员。在工作上她从不懈怠,努力配合其他班干做好班级工作的一点一滴。在只有四名女生的班级里,杨永琳更觉得要加强男女生之间的联系,更要发挥自己班干部的作用。于是,她写了策划书,组织了春游、寝室杯篮球赛等班级活动,“我觉得班干就是要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发挥桥梁作用。”凭着自己的辛勤付出,杨永琳当之无愧的在2011—2012年度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
  校园外,暑期兼职实践也是杨永琳获得经验的另一个途径。大一的暑假,杨永琳在家乡的商场里做导购员,每天冒着40度的高温上下班,虽然工作辛苦,皮肤也因为骄阳晒得很黑,但她从不喊累,也从不抱怨,总是认真地接待每一个客人,认真打扫自己工作的地方。“我知道了怎么去跟人交流,怎样把事情做好,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杨永琳说道。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杨永琳在他人玩耍时学习,在他人休息是历练自己,才得以从四个人的寝室,从四十七个人的班级,从两千四百五十个人的学院脱颖而出,成为四个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其中一人,造就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记者  李璇  吴梦娟  姚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