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品出版战略 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04.08.2014  12:07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实施的攻坚之年。为进一步完善精品出版建设体系,加强动态管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3月下发通知,对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为主体,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以下简称民文规划)、2011年~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以下简称古籍规划)、2013年~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以下简称辞书规划)等专项规划为重要支撑的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对目前工作的有效检查与分析,既系统汇总并梳理了已有规划的出版成果,也为进一步做好规划的落实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进展 “十二五”规划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十二五”规划有序推进。经过2012年和2013年的两次调整,“十二五”规划共列入项目3023个。经统计,除53个自上而下的项目尚未落实出版单位暂不列入统计范围外,有出版单位承担的2970个项目已全部完成1356个,占项目总数的45.7%;部分完成项目553个,占项目总数的18.6%;全部完成和部分完成的项目共1909个,占项目总数的64.3%。从完成的总体情况看,“十二五”规划有序推进,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民文规划有待加强。经过2013年的调整,民文规划共列入项目319个。经统计,已全部完成73个,占项目总数的22.9%;部分完成项目77个,占项目总数的24.1%;全部完成和部分完成的项目共150个,占项目总数的47%。在“十二五”还剩一年的情况下,民文规划的完成率尚未过半,有待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古籍规划稳中有进。经过2013年的调整,古籍规划共列入项目525个。经统计,已全部完成项目59个,占项目总数的11.2%;部分完成项目70个,占项目总数的13.3%;全部完成与部分完成项目共129个,占项目总数的24.6%。在项目总数增加的情况下,古籍规划的项目完成率较2013年的17.7%有明显提高。
  辞书规划进展顺利。辞书规划于2013年10月下发实施,共列入189个项目。经统计,已全部完成项目32个,占项目总数的16.9%;部分完成项目13个,占项目总数的6.9%;全部完成与部分完成项目共45个,占项目总数的23.9%。作为一个历时13年的中长期规划,辞书规划总体执行情况较好。

 

  特点 2233个精品项目体现较高出版质量
  目前,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已推出2233个精品项目成果。这些重点出版物导向正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体现了较高的文化品质、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出版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基固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一批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普及的重要成果。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全面反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提供了坚实的文本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丛书》、凤凰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等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观点新论断研究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释讲》、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等从理论内涵、文化渊源与实践历程等不同视角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服务大局,突出导向作用,推出一批配合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及工作部署,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题出版物。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大型历史资料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以编年体的撰写体例全面回顾新中国各个领域的重大史事,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依据。《中国发展道路》《图说新中国外交》《新中国新闻史丛书》《当代中国发展论丛》等从不同侧面书写新中国65年发展的历史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和总结。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史稿》、党建读物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90年地图集》、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等项目全视角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艰苦卓绝、胜利辉煌的发展历程,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从而拓展了中共党史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的《追梦在路上——我的梦·中国梦》通过表现工人、农民、科学家、学者等普通人为实现梦想的奋斗经历和心路历程,反映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诠释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围绕中心,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一批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研究成果的重点出版项目。
  安徽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经济转型丛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开放型经济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问题研究丛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论丛》、科学出版社的《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丛书》等针对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学习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经济管理出版社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和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从多视角、多领域解读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为推进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环境、民生、社会管理及生态建议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立足创新,推出一批加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重大课题与出版的衔接与转化,展示我国学术研究最新成果的重点出版项目。
  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当代中国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的《中国法学学术丛书》、中国人口出版社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书系》等,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借鉴最新理论和方法,探讨研究哲学、政治、法律、社会等不同领域的新问题,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地质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25万航磁系列图》、海洋出版社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成果出版工程》等出版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出版空白,对于我国土地和海洋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江苏科技出版社的《中华手术彩图全解丛书》是由吴孟超院士主编,9位医学界院士及全国200多位外科手术学专家参与,历经7年编撰完成的一套高水平的大型医学学术专著,全书在规范化表现手术操作的基础上,注重对复杂手术、技术提高和新兴学术内容的收录,丛书一经面世即受到医学界的广泛赞誉。中国宇航出版社的《载人航天出版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的《稀土金属材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的《可靠性预测与最优维护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的《中国西藏高原湿地》等反映了我国科技发展重要领域的创新成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向大众,将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与提高文化素质、传播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富有吸引力、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吉林人民出版社的《人生哲学读本》、人民出版社的《中国通史简本》、大象出版社的《中华百工丛书》、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院士讲科普故事》等用简明通俗的文字叙述历史、文化、科技等各种知识,集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为一体。作家出版社的《安魂》、浙江摄影出版社的《主义之花》、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回家》等文学作品,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力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新创儿童文学系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童话美绘书系》、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金玫瑰国际大奖童书精粹》等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以生动的文字、优雅的笔触传递经典的魅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郝月梅幽默儿童小说系列》等作品通过小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快乐和苦恼,让小读者从中感知人生哲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故事中的科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绿色中国系列》等,把普及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寓教于乐,启迪智慧,易于小读者接受。
  弘扬民族精神,推出一批着力展现中华各民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全面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的重点出版项目。
  民文规划推出的《哈萨克民间文学大典》(新疆人民出版社和伊犁人民出版社)、《维吾尔医药学名著》(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云南民族出版社)、《亚鲁王书系》(贵州人民出版社)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挖掘整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外文出版社的《学术中国系列丛书(英文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民俗》(中、英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发现中国系列丛书》(英、法文)等反映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风格和气质,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中国出版走出去,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突出整理重点,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文化传承价值的基础性古籍文献和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代表我国古籍整理出版水平的重点出版项目。
  上海中西书局的《肩水金关汉简》、中华书局的《江陵凤凰山西汉简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等项目成果及时公布一批新近出土的简帛文献,有力推动了文史哲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凤凰出版社的《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将一批散失海外的珍稀古籍文献化身千百,嘉惠学林。中华书局承担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的第一种《史记》(修订本)后出转精,因其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编校质量之高引起学界高度重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杜甫全集校注》整理出版历经36年,被学界誉为200年来杜甫全集及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整理和总结,无论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规模的宏大和体例的完备,都大大超过前贤。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续经籍纂诂》、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域外汉文燕行文献集成》、黄山书社的《唐宋乐古谱集成》、中华书局的《全元诗》等搜罗全备、体例妥善、校录精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系统完备的参考资料。

 

  反响 精品引领 力作迭出
  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实施3年多来,推动了一大批精品力作的出版,在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初步统计,目前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出版奖项,以及入选全国性推荐优秀图书活动的规划项目共205个,充分体现了规划实施对精品出版的助推和引领作用。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武昌城》、重庆出版社的《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浙江摄影出版社的《主义之花》等项目成果荣获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新结构经济学》、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华舆图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顾炎武全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中华书局的《文献通考》、凤凰出版社的《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等项目成果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及提名奖。解放军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90年创新实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陆游全集校注》等项目成果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经验 执行有序 措施得力
  规划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国出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上海、江苏、新疆、广东、广西、黑龙江、河北、湖北、江西、云南等省级新闻出版局,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中央国家机关主管出版社的规划执行情况较好,在抓规划、促落实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这些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从实施规划入手,为促进精品出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值得推广的有益经验:一是科学规划、长远布局,科学组织实施规划,以重点项目推动出版创新、促进精品生产、提升出版实力;二是明确领导职责,强化进度检查、质量监督、目标责任和人才激励等一系列保障机制;三是多种措施并举,着力挖掘和开发重点文化资源,集中出版优势,坚持精编、精校、精印,确保项目的出版质量和社会效益;四是集思广益,提高文化品质,在规划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论证的作用,广泛听取和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加强媒体宣传和营销发行相结合,扩大规划项目的社会影响。

 

  ■背景链接
  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有关情况
  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的实施是从国家层面对精品出版物作出的全局性、长远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部署。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形成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为主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辞书编纂出版规划等专项规划为重要支撑的国家出版规划体系。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定期对规划项目适时进行增补和调整,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
  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坚持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规划是保障经济文化科技迅速发展行之有效的良好机制。出版业也是在有计划地制定五年规划后开始了高速成长。国家规划的优势在于通过协调全国出版单位的力量加大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将规划项目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并落实到位。
  从1989年制定并实施“八五”规划开始,至今已出台并完成了4个国家五年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古籍整理出版方面从1960年开始至今已编制并实施7个重点整理出版规划。辞书出版方面从1975年开始至今已编制并实施3个重点编纂出版规划。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推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奠基性的文化精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