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南岗镇发现约5000平米商周文化遗址 已立碑进行保护

19.08.2016  14:05

 

墩上找到的陶片

 

  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螺蛳壳、破瓦(陶)片,竟然是3000年前的古物,这让69岁的合肥南岗镇村民满广友很骄傲。作为南岗科技园的配套设施,湖光西路即将开建。施工前期的勘测中却意外发现这里竟然有一个古代文化遗址,从而让一段3000多年前古代人的生活状态重见天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已经在此立碑进行保护,依据遗址所在地名称命名为“师姑墩遗址”,新建道路项目已经停工。小土坡上小瓦片穿越到商周

 

  南岗科技园侯店村满湾村民组的一个小坡上,因周边的村民都已经搬迁,只剩下茂盛的树木和杂草。就在这片不起眼的野地里,竖着一块碑,寥寥数字,透露着这里的不平凡:“师姑古墩文化遗址”。扒开杂草,还能够在地面上找到一些破碎的瓦片,别小看这些瓦片,它们来自遥远的商周时期。 67岁的满广友,是满湾村民组以前的生产队队长,土生土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他都了如指掌。也有人说这里叫“寺姑墩”,因为传说这里以前有寺庙。小坡离村庄只有500多米远。小坡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静静的流淌。

 

  “以前,那块小坡就是一块农田,上面种植山芋、小麦,油菜。”他和小伙伴们,总是喜欢在小坡上玩耍。“因为小坡上,经常能够找到很多瓦片和螺丝壳。”满广友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却穿越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三千年前这里聚集二三十人

 

  村民们得知了这里是个古老的遗址后,很自觉的开始保护着这块土地。“他们不再四处深耕挖掘,还有意识的看守保护。”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路文举告诉记者,“根据遗址表层的陶片、螺丝壳、红烧土块等物品,可以推断这个遗址形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时间,而整个遗址的面积在5000平方米左右。”据他介绍,古人喜欢靠近河边群居,靠捕捉采摘为生。而这个古文化遗址,则位于古河道边的二级台阶上。这里应该是合肥早期的一个聚落遗址,曾经住着二三十个人。据了解,目前在合肥,能够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古遗址约有20多处,对于研究人类发源等有着重要意义。

 

   附近设石碑道路建设已停工

 

  在发现这个遗址后,合肥市文物管理部门随之对其进行了原地保护,在附近设立了石碑,并派出文物保护员定期现场巡视。“目前,正在为师姑墩申报合肥市文化保护单位。”路文举说。当科技园的配套道路遭遇到了古遗址,那该怎么办?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停止了道路建设,他们正在征求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意见。而路文举则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据其介绍,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目前,最终方案还未确定。(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