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自学篆刻30年用50天刻成《心经》 切割打磨都拿手

16.06.2015  11:01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淮北人丁超就是一位书法篆刻的爱好者,在他的工作室里,大大小小的印章随处可见。自从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触刻章开始,丁超就与篆刻结下了情缘。

自学篆刻30年的丁超正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看人刻章 琢磨出浓厚兴趣

走进丁超的工作室,墙面上挂着各类书法作品,清新典雅。说起书法篆刻,丁超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是看见人家刻章觉得很新奇,自己就琢磨着试一试。”

丁超说的“那时候”是他在濉溪上高中那会儿,住在刘桥的外婆有一个邻居,平日里做做刻印章的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丁超回到外婆家,邻居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刻印章。因为好奇,他走了过去,看得津津有味。

回到家之后,丁超始终想着外婆邻居刻印章的过程:一把刀、一块不知道什么材质的物料,这样凿凿,那样凿凿,一块印章就刻好了。几个汉字究竟是怎么反着刻上去的呢?丁超觉得很新奇,决定自己也尝试着玩一玩。

没有专用的刻刀,丁超从家里找来一把平头的螺丝刀,并将螺丝刀头磨得更薄、更锋利些;没有物料,丁超就从厨房找来萝卜、红薯等一些软的东西,或者干脆用橡皮代替;不知道怎么反着把字刻上去,丁超就先在纸上写出要刻的字,然后把字翻过来盖在上面,利用复写纸临摹上去,最后再用螺丝刀一点一点地刻,一点一点地凿。

看似很简单的步骤,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复杂多了。丁超始终有着这样一个想法:一次刻不成就重新再刻,越是刻不出来就越想刻出一个像样的印章,从不放弃。从那以后,丁超对刻印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摸索、尝试,终于刻出了带字的印章,虽然看上去歪歪斜斜,但丁超依然觉得很欣慰。

自学篆刻 篆刻班上脱颖而出

高中毕业之后,丁超走上了工作岗位,刻印章只是利用工作之余,爱好而已。而就在那一年,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丁超在篆刻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

1985年,丁超在一本书法杂志上看到一幅篆刻作品,那副作品深深吸引了他。丁超说,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在那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书法,所以不太认识上面的字。至于为什么会被那副篆刻作品吸引,丁超也说不清楚:“可能跟我喜欢刻章有关吧,就是觉得用印章印上去的好看。”

在那之后,丁超对篆刻起了兴趣。知道要学习篆刻首先要学习写篆书,于是丁超从新华书店买来一本篆书字帖用于临摹,不认识的字就通过篆字翻译字典查询。直到现在,在丁超的工作室里还保留着以前用过的篆字字帖,这也成为他的一笔财富。

有了书法的基础,学习篆刻还要有工具才行。只要一有空,只要发了工资,丁超就会骑上自行车从濉溪来到市区,在位于孟山路老文化宫附近的一家专卖印石、刻刀的店里买上几方印石,专注于自己的篆刻当中。虽然有过刻印章的经历,不过相比橡皮、萝卜之类的东西,印石是坚固的,加之丁超一直以来都是自学篆刻,受伤在所难免。

1989年,原淮北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淮北分院)办了一个书法篆刻班,丁超当然不会错过这次学习书法篆刻的机会。毕竟自学过几年书法篆刻,丁超从四十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两年的系统学习让丁超在同学当中有了名气,不少人跑来找他刻印章,每次丁超也都很乐意效劳。

两年准备 50天完成《心经》篆刻

在丁超的工作室,有一整套《心经》印章,共54方,是他花了近50天才完成的。丁超这样说,学习书法篆刻的人都会想要创作一套《心经》印章,他一直以来也有这样一个心愿,只是后来十来年因为做生意忙就一直耽搁着。直到2012年,丁超终于从生意中抽身出来,开始创作他的印章。

记者看到,这套54方的印章,不但用材不同,大小也不同。丁超介绍说,《心经》中共有52句话,因为每一句话要刻在同一方印石上,加上开头和结尾,所以共54方。

篆刻艺术用材多为石质材料为主,这套《心经》印章中除了有青田石、寿山石等石质材料,还有陶质材料,他花了两年才找齐这些印石。由于每一方印石的大小不同,如何将每一句话合理、巧妙地设计在印石上就看篆刻之人自己的创作了。

丁超说,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结合,书法讲究笔意,章法讲究布局,刀法讲究神韵。说完,他从收藏柜中拿出一套印石:“这是54方陶印,是专门用来篆刻《心经》的,最近就准备着手做这件事。”

爱屋及乌 切割、打磨、抛光样样都会

在丁超工作室的收藏柜中,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印石。“这是我从福建那边做石头生意的朋友手中买回来的,还有一些名贵的放在了家里,至少有七八千方印石,几乎收藏了国内石头的所有品种。”

三十多年来,丁超对篆刻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尤其是最近三年间。他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搞篆刻的朋友,也遇到了很多做石头生意的人。虽然可能有些从未谋过面,但是他们知道丁超对篆刻情有独钟,所以只要手中有一些漂亮或者名贵的石头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丁超。

在工作室的一角,有一台高速玉石雕刻机。打开电源,装上打磨片,不一会儿,丁超手中的石头就被处理成一块印石。他告诉记者,收藏的石头形状各异,如果作为印石就得做切割、打磨、抛光的处理,所以自己买了这台机器。除此之外,丁超用于篆刻的刻刀也都是自己做的。

说起做刻刀,丁超拿出了一盒不同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样式的刻刀,里面至少有20把。

“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嗯,是的。好一点的刻刀,成本也就四五十块钱。我现在一般都用钨钢刀,大的小的都有,而且硬度大,不容易钝。”放下那一盒刻刀,丁超又拿起一盒做刻刀的原料。这些年来,自己做过多少把刻刀,丁超也不清楚。

因为痴迷于篆刻,丁超才会爱屋及乌,才愿意花时间自己切割印石、自己制作刻刀,才会收藏了那么多名贵之石。用丁超自己的话说,无论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只要坐下来篆刻,心情就能得到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