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

19.09.2015  00:50

  合肥在线讯(记者 王浩 李磊 实习生 方冬冬 文/摄)9月18日上午,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120个组织、企业和机构,以及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伊朗等11个亚非国家的约30家文化机构“秀”出了各自最富特色的文化商品。另外,“文化+”、创客空间等板块既体现新的时代潮流,也展示合肥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新业态的风生水起。


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

  古色古香的屏风、木制的老纺车、鲜活生动的皮影戏、各式各样的折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内,大量古老的“宝贝”,展示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皮影戏以其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造型、妙趣横生提线表演,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在本届文博会上,连续参加三届合肥文博会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派皮影继续为市民奉献上《西游记》、《木兰从军》等精彩曲目,引得在场游客连连叫好。


马派皮影继续为市民奉献上精彩的皮影戏

  而在互联网+机器人展区,另外一场皮影戏也正在上演。记者注意到,从荧幕上看和非遗展区的效果差不多,但是背后却没有人,而是一台机器挥舞着“手臂”带动皮影,在荧幕上完成各种动作。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就是“机器人皮影戏”。

  据该项目设计师俞耀介绍,“机器人皮影戏”是他们自主研发的,为安徽首创,它是利用电脑软件编程去操作“手臂”完成各种动作,如何让整个动作协调是技术的难点。“目前,它还不能和真人皮影相比,包括多个角色灵活的互换等,但是我们后期会和皮影大师们多沟通交流,并在灵活性、动作的编排、音乐的选择上进行改进。”


一位设计师正在调试“皮影机器人”

  与真人皮影戏相比,这荧幕的前与后似乎反映出了时代的巨大反差。但这种反差在俞耀看来恰恰是一种传承。“当时设计这个也是出于对皮影这种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保护,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皮影戏比较少,我们希望用机器人这种新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发扬出去,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接触到它。”

  对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之硕在接受合肥在线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文化是有传承的,既然有传承就有创新。“传统文化在一个新的时期要进行大发展,应该要创作出来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格的东西,科技和传统艺术之间在新时代是有碰撞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传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