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电商“马甲”,靠聚餐“洗脑”

05.01.2016  12:12
  将“游客”带到公园里,一边“导游”一边进行传销“洗脑”、借微商平台诱惑网友购物,“上线”拿提成……一段时间以来,传销手段频频出现“新变种”,不断有人卷入其中的消息屡见不鲜。记者调查发现,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的传销活动越来越多,一面是监管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面是传销花样翻新速度加快。
传销形式“升级换代”
              广西曾经是大规模传销活动的活跃地区,虽经过多年的打击,但传销活动仍然屡打不绝,且形式更多、隐蔽性和诱惑力更强,一些 “新概念”“新噱头”频出。
在南宁市青秀山公园,时常有一波波“奇怪”的“游客”和“导游”出现。记者前不久在公园大草坪看到,一拨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由一名类似“导游”模样的人带领,对着大草坪上的十二生肖石头雕像、刻碑等评头论足,所谈内容也令熟知青秀山公园的南宁本地人大跌眼镜。
        “  都过来看看,这个雕塑有着大象的鼻子,正对着一棵树,树是木头的,这意思就是此地有‘项目’;再看这雕塑的爪子,伸起来像在抓东西,那就是要‘抓项目’……”面对着一座类似“龙”的雕塑,一名操着东北口音的中年妇女向她所带的20多人队伍滔滔不绝地讲解,这些人似乎个个深信不疑。
在这片区域,类似的讲解员不下二三十个。记者跟随几拨人一路倾听了一个多小时,不见有人阻止,倒是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调查发现,传销团伙还以大规模聚餐、举办商业演讲等方式拉人入伙。提及南宁市江南区五一路的一家酒楼,长期在酒楼附近工作的一位市民说:“那里是传销人员的聚餐大本营,高峰时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活动,每餐都会谈及传销的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参加传销组织活动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而是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接触到一些“投资项目”后建立联系,在所谓的高额利润吸引下慢慢陷入其中。 
            在南宁工作的汪先生说,最近不断地收到一名小学同学发来的“微商平台创业”邀请,称首次购物满128元即可成为会员,之后就可以发链接给网友购物。这种模式的逻辑是,只要“下线”网友通过该链接购物,“上线”就可以拿到提成,如果这名“下线”再给“下下线”推荐成功,那么“下线”也同样可以分享提成。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认为,以上模式完全符合传销特征,即交入门费,发展“下线”,通过发展“下线”返利。“与传统的传销相比,网络传销不需要召集人员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洗脑’,轻轻点一下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而且传播更有针对性、隐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