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高温堆肥:变废为宝好处多

27.06.2014  10:28

  安徽广播网6月27日消息(安徽台记者:丁雨光、实习生:陈梦圆) 绝大多数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剩下的10%如何处理?界首市大力推行秸秆高温堆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大概25厘米左右上面铺一层秸秆撒腐熟剂,再撒尿素,用量是一吨秸秆要两公斤腐熟剂、五到十公斤尿素,最好还要撒一层塘泥,一层层堆下来……”6月24号下午,界首市东城街道徐寨社区的麦田里,市土肥站农技员孙兰香正在指导大户进行秸秆堆肥处理,一个长约20米、高和宽各2米多的“土堆”正在“长高长大”。孙兰香说,再过两三个月,秸秆经过处理沤成的有机肥将用于秋种。相比于化肥,它的优势很明显:

  “它的营养要比化肥全面,像复合肥只有氮磷钾,这种肥不止有这些,还包括一些化肥没有的微量元素,肥效比较长,还会避免土壤板结。

  界首市东城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守坤告诉记者,镇里还田的秸秆占比达到90%,还有10%的秸秆散落在路边沟边、田间地头,成为秸秆焚烧的隐患。如今,这样一个大型堆能“消化”900亩左右的小麦秸秆,镇里建十来个堆就可以消化掉全部剩余的秸秆。陈守坤说,秸秆高温堆肥的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

  “如果种西瓜或者水果,可以通过提高品质每亩提高效益3000元,减少化肥成本应该在200—300元(每亩)。

  界首市田营镇莲花种植合作社已经是第三年秸秆高温堆肥了,理事长程世忠说,肥料还田后,堆肥的地要比周围的肥很多,尝到甜头的合作社今年将发展有机农业。程世忠:

  “准备上马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向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有机肥必不可少,通过高温堆肥,增加有机质含量,以这个为主,辅之以少量生物淀肥,(能)调节作物生长,为下一步发展有机农业打下基础。

  除了给地“”,处理后的秸秆牲畜也爱吃。在从事山羊繁育养殖的安徽银河山羊繁育公司一角,工作人员正在对秸秆堆进行氨化处理,董事长姜谱说,堆肥后的秸秆不但营养元素更易吸收,而且口感好,羊爱吃:

  “麦秸粉碎以后,掺麸皮豆粕,一个星期就可以喂了。这样养出来的羊是绿色的食品,没有任何污染。

  据介绍,一个消化600亩小麦秸秆的肥堆,成本大约在3000元左右。为此,今年界首市拿出200万元,在全县引导建设1500至1800个肥堆,力争将所有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秸秆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牛羊饲料。界首市市委书记刘玉建告诉记者,肥堆“成熟”后,将向种粮大户拍卖,让大户们看到有机肥带来的增产效果,能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七八月份让大户来认领,让大户感觉到是能赚钱的,还准备给大户贴点钱,让大户做个示范。如果大家都愿意买,我们就竞拍,这本身不是一个值钱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引导。

  省农委土肥总站站长研究员赵建勋认为,从实践看,秸秆高温堆肥确实是处理剩余秸秆的好方法,秸秆变废为宝,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秸秆还田搞有机肥应该是处理秸秆的主要途径,这也是目前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有机肥能够培肥土壤,改善我们土壤单一靠化肥带来的一些负效应;另外有利于改善村边路边渠边的环境污染、剩余的秸秆污染,是改善村庄周围环境的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