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智能机器人“可佳”再过两三年飞入百姓家

08.07.2015  18:26

  会阅读电器说明书、会简单逻辑推理、会烹制早餐、会扫地……这些都是中科大智能机器人“可佳”掌握的本领。虽然“可佳”掌握的本领不少,但由于成本过高,目前还很难进入普通家庭。

  今天上午,中科大对外公布了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作为机器人“躯干”的移动平台,成本降低了75%,同时,机器人将具有性能检测系统,能对它完成指令是否存在误差有更精确的测评。7月17日到23日在合肥举行的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可佳”将展示它的新功能,进行首次国际大规模服务机器人精确测试。

  新增本领

  精确测评机器人完成指令是否有误差

  当你想喝水时,你只需要向“可佳”发出指令,它会自主设计路线,完成取水杯的过程。中科大教授陈小平介绍,取物是“可佳”的一项基本技能。

  “虽然它能完成取物指令,但完成这项指令是否达标、是否有误差,往往只能靠研发人员进行主观观察,比如它抓拿杯子是否成功。”陈小平说,这种主观观测或定性测试往往过于粗略,远远达不到服务机器人科研所需的性能检测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科研的质量和进度。

  “十余年来,服务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服务机器人性能检测一直停留在主观观测和定性评价阶段,在自动检测技术、工艺和装备等方面,国内外都处于空白。”陈小平说,从产业化的角度,没有自动化的性能检测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支撑,服务机器人产品的质量检验就没有保证,这是服务机器人工业化生产的致命瓶颈之一。

  陈小平说,针对上述问题,科大联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欧盟第7框架项目协作,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引进国际领先的运动跟踪设备,自主研发服务机器人性能检测系统,并完成了首批实验测试。

  “在7月17日举行的机器人世界杯上,可佳将展示这一技能,进行首次国际大规模服务机器人精确测试。”陈小平说,这将是对科大研发的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和系统的一次实战演练和检验,并将收集大量实测数据。

   造价更低

  突破产业化瓶颈

  “躯干”成本下降75%

  成本高是当前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另一个重要瓶颈,也是阻碍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的关键之一。

  “要让机器人大批量进入家庭,预计售价要降到一万元以下。”陈小平说,为此科大启动了“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项目。在可佳机器人底层平台的基础上,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对底层控制和感知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升级。目前已完成两台“可佳通用移动平台”原理样机的研发,并利用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性能检测与评价。

  “与可佳三代服务机器人底层平台相比,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的硬件成本降低了75%,目前价格降到了1.5万,这就为可佳通用移动平台产品的低成本化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陈小平说,移动平台相当于一台机器人的“躯干”,在该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扩展不同的软硬件功能,实现各种不同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它的造价占到整台机器人造价的50%。

  “相信随着生产工艺和批量生产等工业化手段,有望进一步大幅降低自主机器人移动平台的成本,降到几千元以下也有可能。”陈小平说。

  “这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的距离更近了,有可能只需要2到3年,也可能更快。”陈小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