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南科大安徽学子获剑桥、香港大学录取

27.02.2015  10:15

-编者按:

过去的马年,无数的新闻人物出现在了我们的报端,他们或是置身改革一线的实践者,或是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敢者,或者还是期待崭新生活的追梦者,他们的故事触动了你我,描绘了美丽和希望的模样。辞旧迎新,我们回访曾经密切关注的人,我们关注他们的命运、记录他们的动态、展现他们的新愿,这也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关照每个人的梦想。“教改班有些好消息。 ”2月12日,卸任南科大校长五个月的朱清时联系安徽商报,第二天,记者走进了他在中科大的办公室,也就在当天,有关南科大首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统计,首次在媒体曝光,三名安徽学生分别被剑桥和港大录取。老校长的羊年愿望就是:这批孩子每一个都能有好的毕业归宿。

手机响就知有好消息

“我是当天晚上参加了他们的毕业晚宴,和他们合了影、碰了杯。”1月9日,南科大举行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

此时,朱清时已卸任了校长一职,只能出席非官方活动。

参加毕业典礼后一天的晚上,朱清时就加了南科大实验班家长的微信群。为此,他特意更换了大屏幕智能机。

在这个微信朋友圈中,朱清时能及时知晓学生们被录取的动态。 1月21日凌晨,学生范紫藜的录取喜讯在圈内传播,此后录取的好消息不断。因为时差问题,这些录取消息总是在清晨发送,“很多次早晨,手机一响,我就知道又有录取的好消息来了。”朱清时很开心这种被打扰的方式:“以前每天早上叫醒我的是教改的理想,现在每天早上惊醒我的是学生被录取的喜讯。”

牛津剑桥耶鲁均有学生录取

1月30日,朱清时在微信群中第一次看见了毕业生的录取统计,由学生家长整理并上传。名单随后不断被完善,于是朱清时致电本报记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证明南科大教改实验质量的时候了。

2月18日,在朱清时递给记者的录取名单中,17位学生“名花有主”。“一位叫通晓的学生刚刚发来电邮,告知已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录取,那是杨振宁长期工作的学校。”记者在录取名单上看见,17人中3人提前毕业,分别被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录取;6人至少手持两个offer,最多的一名女生被包括杜克大学在内七所美国高校录取;被耶鲁录取的吴子珊,占据了耶鲁今年计划在中国招生两人中的一个名额。

安徽学子已有3人传来好消息,宿州籍学生张众被剑桥录取,学生期间就以第一作者的名义在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并受邀参加国际高端学术会议的他,成为该校物理PHD研究生;合肥的两名学生则被香港大学录取。

教改班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朱清时明确告诉记者:教改实验班到校44人,3个人先后退学。 41人中29人现在已拿到毕业证书,另有12人将延期毕业。对于这12人,朱清时特别保护并关心,他不满部分媒体对这些学生的穷追不舍。“因为我们实行弹性学制,一方面要学分修够,另一方面毕业论文必须做好且答辩通过。”朱清时说,延迟毕业的学生中也有很优秀的。

他甚至以亲身经历勉励所有人:“我自己大学毕业分到青海当一个铸工,是全班同学中分得最差的。人生很长,一时的境遇并不说明什么,而且有时不顺反可以学到更多。”记者请他说出新年愿望,老人家想了片刻,回应:“希望教改班同学‘一个人都不能少’。”

-教改

南科大是朵倔强的创新之花

坚持走完第一个五年后,朱清时认为,南科大风雨的五年和毕业生的“成绩单”,“说明教改并不难,中国创新氛围也不足。”

好的老师、高的师生比、行政权力不干预——这三点被朱清时认为是一流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条件。道理很简单,为何难做?“因为与过去长时间的做法相悖。”

“其实这三点大家不陌生,我们怀念的西南联大就是这样做的。”朱清时说,“南科大这五年办学清楚地显示了教育最重要的规律,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即便不顺、也有不足,但成效还是很快就出来了。”他说。

朱清时坦言,南科大刚成立时,关于管理队伍、教师人才、教学大纲等的抨击并不“友好”,“新生儿头几年当然还不健全,这样的氛围不利于创新。”

“中国的创新文化氛围不足,这是大家在试图回答钱学森之问时往往忽视的方面。”朱清时对创新的定义是:做对社会有好处的、而别人没做的事,就是创新。

“美国2012年刚成立了一所大学,叫密涅瓦大学,现在有一篇媒体文章称它为‘藏在美国大学里的南科大’。”朱清时将打印好的几份材料递给记者。这所大学的申请与录取无需提供SAT成绩,而是自行设计测试学生能力的考题;辩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老师可充分评估每个学生的互动反应,学生可得到老师指导。“美国社会对这所与传统大学的做法完全不同的新大学都乐见其成,觉得有新意、应尝试。这件事值得我们深思。朱清时说,创新文化氛围不足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因为“创新的花朵刚出来时很容易被扼杀,这五年南科大好不容易存活了,是倔强的一朵花。可能有比南科大更好的花,但遗憾没有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