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学子讲述“南极记忆”:“老干妈”是难得的美味

16.04.2015  11:28

 

  科考队员在采样途中,步行八小时后补给用完,吃雪解渴。(左一为包韬)。 (受访者供图)

  帝企鹅来“参观”。

  晨报讯这里有冰雪覆盖、南极之光、也有憨态可掬的企鹅;风雪不定期地来袭,把湛蓝的天空蒙上灰色,脚下有时是过膝的白雪,也会有不易察觉的沼泽“陷阱”。这里是南极,一片美丽纯净,又敏感脆弱的土地。4月15日,3名刚结束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中科大学子,将关于南极的故事,娓娓道来。

  极地生活过期五年的“老干妈”最受欢迎

  这一次科考,科大的科考队员兵分三路,分赴长城站、昆仑站等。杨连娇和包韬去的是长城站,早一步出发的王建成则在雪龙号上工作。站在雪龙号甲板上,迎着冰冷的海风采集空气样本,是他在船上最重要的工作。

  船上的日子,王建成觉得还算惬意,“蔬菜水果补给足够,吃喝不愁,每顿饭有两荤两素一汤。”“可是我们长城站上吃得不好呀!”在一旁的包韬忍不住插话了。

  “我来给你们看点图片。”包韬拿出笔记本电脑,“这是葡萄、这是梨子,烂是烂了一点,我们把好一点的挑出来尝尝。这个看起来好一点的是香蕉,我吃到两根。在站上,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炖肉,蔬菜稀缺,但肉不缺。”

  包韬给一瓶老干妈拍了一张特写照片,“这是站上最受欢迎的东西了,后来一看日期,是2008年生产的,已经过期5年了。但感觉没坏,现在还继续吃。”

  据了解,雪龙号两年左右为长城站提供一次大规模补给,小型补给也是隔一阵子才能上岸,所以蔬菜、水果成了最稀缺的资源。不过,今年开始,科考队员们已经尝试在长城站用大棚种植蔬菜,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告别吃“烂水果”、“霉蔬菜”的日子了。

   极地趣闻邂逅企鹅远远地和它们合影

  在王建成看来,163天的航行,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尤其是看到冰川与企鹅。”王建成说,雪龙号行驶在南极浮冰区时,周围的冰山千姿百态,企鹅站在冰上朝船上“看”,有时企鹅还会跑到船边凑热闹,“我们也会远远地跟企鹅合影,通常他们会很友好。”

  而包韬和杨连娇在陆地上的工作是收集空气和粪土样本。通常情况下,他们通过在地表打洞的方式,来收集土样。偶尔,他们也要深入海豹群居的地方,收集更加“新鲜”的粪土。“海豹是群居动物,它们常挤在一起,慵懒地躺在地上。”包韬说,“个头大、叫声恐怖,而且正在蜕皮时样子也不那么好看。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豹时,我很紧张,慢慢靠近,准备随时‘逃跑’。”

  “海狗叫起来和小狗一样,走起路来是一蹦一跳的,见了人有点紧张,当时把三个科考队的老师追得满场跑。还有萌萌的阿德雷企鹅,和它们邂逅的时候,企鹅们一点儿也不害怕,还会对着镜头摆出各种歪脑袋、挥小手的POSE,可爱极了。”包韬说。

  -讲述者

  杨连娇(1990年出生)长城站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环境科学研二

  包韬(1989年出生)长城站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环境科学博一

  王建成(1990年出生)跟随雪龙号在大洋航行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环境科学研二

  极地科考美丽又危险“冰雪陷阱”无处不在

  在包韬的眼中,南极既美丽又危险。“长城站的夏天温度在零下5度到5度之间,大部分是风雪天,还会下雨。这里充满着危险,虽然地方很小,但风很大的时候还是会迷路。”

  有一回,包韬和杨连娇就不小心踩进了一片沼泽。当时,杨连娇身上背着30斤的土壤样本,身体下陷得很快,不一会功夫,膝盖都陷入了泥里。“我们都在泥中,只能自救。我先把东西扔给师兄,减轻自身重量,然后拿出一把小铲子,把腿周边的泥一点点铲去,铲了十多分钟才把腿拔出来。”晨报记者于巧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