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一环”:“人造小太阳”的弟弟
这就是“科大一环”,它有个文科生无法理解的高端名字: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李冠玉/摄
它的档案:
姓名|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
昵称|科大一环
家长|中科大物理学院教授刘万东
住址|合肥科学岛
专业|每两分钟获得一次放电
理想|“海水变汽油”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让1升海水通过核聚变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源,解决能源问题,这个梦想要多久才能实现?日前,我国首台大型“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科大一环”)初步实现了装置常态化运行。该工程总指挥、中科大物理学院刘万东教授说,无论还要努力多久,我们离实现清洁能源的梦想又前进了一步。
昨日,记者探访“科大一环”看到,这台装置的最大线圈直径7米,主机总体直径8米,通高6米,总重量超过70吨,由不锈钢、铜、绝缘材料等组成,安装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刘万东教授介绍,“科大一环”每两分钟即可获得一次放电,最大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80千安。
与合肥市民比较熟悉的科学岛“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相比,“科大一环”反场箍缩是另一类的环形磁约束聚变装置。“托卡马克的约束磁场部分由等离子体自身决定,而反场箍缩的约束磁场主要由等离子体自身来决定。”刘万东介绍,这也是“科大一环”最重要的特点:具有纯欧姆加热达到聚变点火条件、高质量功率密度等优势,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兆安培,电子温度可达600万度,放电时间可达100毫秒,是未来磁约束反应堆一种可能的候选方案。“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炉子,要让炉子烧起来,必须要有极高的温度,并且让产生的热量持续有效。”刘万东教授说。和托卡马克一样,“科大一环”的最终目标也是解决未来的能源短缺问题。通过核聚变实现“海水变汽油”,还需要多久?刘万东认为,这是世界各地科学家孜孜不倦建造“科大一环”等聚变装置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还需要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