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安徽省科协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21.10.2015  13:53

 

关于征求《安徽省科协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省科协九届委员,各省级学会,各市及省直管县科协,各直属高校科协、企业科协,机关各部室、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群团工作部署,省科协起草了《安徽省科协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群团工作部署 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们意见,请于10月30日前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省科协办公室。

 

联系人:席蕾、张彤

电话:0551—62661726、62661724,62655031(传真)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安徽省科协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群团工作部署 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10月20日

 

 

 

 

 

 

 

 

 

 

 

 

附件

 

 

安徽省科协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群团工作部署

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美好安徽中的独特作用,不断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

1、建设美好安徽,迫切需要科协组织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和智慧。 当前,我省正处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根本上要依靠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和奉献。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必须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好服务好引导好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技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凝聚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把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

2、推进科协事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科协组织加快改革创新。 长期以来,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在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和发展,普及和推广科学技术,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密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应该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科协工作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科协的群团属性认识不清,以科协机关代替科协组织,“热”在机关,“冷”在组织,习惯于坐在机关按部就班地传达、转发上级的精神和工作要求,不愿意到科协所属团体、基层组织和科技工作者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把科协机关等同于党政机关,习惯于通过会议、文件来下达任务,不善于依托科协所属团体、基层组织和科技工作者来谋划布置工作、开展工作;科协所属学会不同程度存在“小众俱乐部”现象,学会领导层挂名的多、行政领导干部多,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少,开展活动局限于有限的专家学者;科协工作主动融入和服务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不够,开展工作、举办活动局限于自拉自唱、自娱自乐,重数量、轻质量,重场面、轻实效;特别是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意识不强,与广大科技工作者联系不紧、不亲的问题比较突出,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缺乏认可度、归属感;科协基层组织比较薄弱,覆盖面不够,对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工作方式方法不符合群团工作规律和科协自身特点,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工作者的新变化、新需求;科协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庸懒散浮拖”现象,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科协应有作用的发挥,影响了科协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全面提高科协工作水平。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3、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基本遵循。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和中国梦为时代主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最广泛把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推进美好安徽建设的强大力量。

4、切实保持和增强科协工作和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个灵魂。始终把科协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承担起引导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牢牢把握先进性这个内在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科协优势,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美好安徽建设中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使科协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

——牢牢把握群众性这个根本特点。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学会和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关注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把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吸引到科协大家庭中。广泛开展建家交友活动,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实施省科协“五项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党放心、科技工作者满意、社会各界认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群团。

三、在服务美好安徽建设中更加奋发有为

5、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助力计划”,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发挥学会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组织各级学会与企业对接,开展科技帮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发挥学会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优势,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有效对接,服务协同创新;加强学会服务站等载体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学术成果向应用型技术成果转化;围绕科技的新变化、社会的新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推动学科发展。积极推进“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提质增效,加强海智工作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激励、联络和服务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和高科技项目落地。广泛开展决策咨询,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6、扎实推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计划”,促进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加强工作协同和指导服务。进一步发挥科协作为科普的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科普活动,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把科研活动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履行好开展科普的社会责任;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开展各类科普创建活动,培育科普品牌,办好主题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扩大科普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积极支持、联合、配合社会各界开展科普活动,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科普活动,推进科普产品研发和应用,加强科普设施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普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能力和水平。

7、扎实推进“科技人才成长服务计划”,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努力在培养举荐、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政策宣传等方面,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精准服务。多层次、多途径地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支持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向党和政府、社会推荐优秀科技人才,支持和帮助我省学科带头人加入国际和全国科技团体。发挥学会“传帮带”和“伯乐”作用,加大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发挥学术交流在培养人才的作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注重把有潜质的青少年选拔出来,培育后备科技人才。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加大对基层一线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及时准确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科技创新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大胆创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展现科技工作者双创新风采,营造双创新生态,推动形成创业创新热潮。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弘扬创新文化,宣传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引导督促学会加强学术生态建设,形成良好学术氛围,为科技工作者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8、扎实推进“提能力强学会行动计划”,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把学会作为科协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升学会服务创新、服务社会和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自我发展能力。认真组织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学会参与改革、服务改革,拓展服务领域,着力做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围绕科技评估、人才培训、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推荐等适宜学会承接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成熟模式,培育一批可负责、可问责的学会;引导和支持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竞争,为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对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引导、管理和规范,做到政府放心、行业和社会认可、科技工作者满意。着力提升学会学术技术交流这个“看家本领”,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学术技术交流平台,注重交流实效,培育交流品牌、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和水平。

9、扎实推进“抓组织建家园工作计划”,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 坚持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深入开展“建科技工作之家、交科技工作者之友”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科技工作者,加强与他们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加强科协组织网络建设,扩大覆盖面,引导科技工作者根据学科发展态势,成立新型学会,吸引其他科技型社团加入科协;支持学会建立学会联盟,融合发展;加大会员发展力度,优化会员结构,注重吸引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加入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六个哪里”的要求,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发挥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园区科协、乡镇街道科协、农技协等科协基层组织直接面向基层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建立和完善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推进科协机关与学会、学会与会员、科协基层组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使科协及所属团体工作人员成为科技工作者可亲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加强对外民间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海智计划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密切与海外优秀人才的联系,帮助他们来皖创新创业。加强科协组织服务阵地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和服务科技工作者搭建载体,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协工作的参与度认可度,增强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吸引力。

10、 凝聚和弘扬科技界正能量,致力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在科技界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为国创新奉献的表率、思想道德建设的表率、尊法守法的表率、科学文化建设的表率;引导科技工作者树立“三个自信”,努力成为爱国的公民、敬业的学者、诚信的同行、友善的专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引导学会建立平等自由、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建立会员诚信档案,规范会员学术行为,树立科技界正能量,带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引领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

11、积极参与政协协商,致力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好政协科协界平台作用,组织政协科协界委员,围绕与科技相关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界别协商和专题协商,探索开展人民团体协商。围绕党委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拓宽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积极推荐科技工作者典型代表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反映科技界的声音。

12、进一步引领团结服务好科技工作者,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和感情联系,做好团结、服务工作,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工作状况,反映他们的共性合理诉求,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共性利益问题。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政治权益、知识产权等各种问题,以科技界的和谐促进全社会的和谐。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部署,强化对科协所属学会的政治引领,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推进科协所属学会健康有序发展。广泛开展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宣传普及活动,组织科技专家就社会热点问题,向广大公众解惑释疑,维护社会稳定。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科协事业发展

13、全面推进学会深化改革和发展。 强化学会工作在科协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推动学会健全规范章程和职能,自主治理、自主运行、自主发展,依法依章程办事;指导学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职业化的秘书处,理顺学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规范退(离)休干部在学会兼职,吸收更多基层一线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进入学会领导机构;督促学会按期换届、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引导学会科学合理地设置分支机构,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建设,推行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探索试点学会秘书长职业化,加强对学会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履职执业能力,确保办事机构高效、规范运转。改进服务会员的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会建立“会员服务中心”,为会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探索经营学会新机制,引导学会把优势资源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融入产业链,激发潜力、增强实力。

14、创新科协组织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 准确把握科协组织特点和工作规律,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牢固树立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理念,建立依靠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协工作的工作制度,组织活动请科技工作者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科技工作者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科技工作者一起评议。创新科协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在巩固按行政区划、依托基层单位建立科协组织的基础上,适应网络信息发展趋势,探索建立“网上科协”和“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创新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机制。推进互联网与科协工作深度融合,以网络为科普主战场,开展“互联网+科普”工作,实现定向推送、精准传播;探索“互联网+学术”,集成学术资源、畅通学术成果流动渠道、提高学术交流成效;充分运用互联网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快捷、便利、个性化服务,运用新媒体宣传科技工作者,面对舆论斗争,及时主动发出科技界的声音。强化科协大团体意识,探索建立科协与所属学会、科协与基层组织、上级科协与下级科协、上级学会与下级学会联系协作机制,开展工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形成合力。

15、探索和开拓科协工作新空间。 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智力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估,科学、公正、负责任地对科技相关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对科技政策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聚焦科技领域,突出“科”字特色,推进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挥好科协组织在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提升学会开展决策咨询的能力,把学科门类齐全、领域交叉充分、智力资源密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决策咨询的战略优势,形成一批引领创新智库发展的“旗舰”。创新科技工作者培养表彰奖励机制,努力把已有奖项培育成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品牌奖项,重视发挥好社会力量设奖的基础作用,引导支持学会设立专项科技人物奖,提高社会影响力,逐步进入政府奖励行列,推动优秀科技者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政府认可。加强高校、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重视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巩固乡镇、街道科协和村、社区科普组织,促进农技协转型升级,引导它们积极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提供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发挥农技协联合会的作用,引导农技协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