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土不离乡的“城市生活”

10.08.2015  20:43

  8月7日,记者一行走进庐江县汤池镇军二路边的杨庄安置点,眼前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分外亮丽。虽是高温天,可丝毫阻挡不了居民装修、搬家的热情,整个小区里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家住该小区8栋132室的凌代泉老人是较早搬进小区的住户。走进他的家门,眼前3室两厅一厨一卫120平方米的房子,装饰一新,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谈及现在的生活,凌代泉直言和过去是“天壤之别”。

  “以前我们家房子虽大,可一到下雨天家里地面就回潮,门外道路都是泥水。每家每户都是旱厕,像这么热的天,味道难闻不说,还招蚊虫!”凌代泉乐呵呵地介绍,按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政策,他们家的房子不但没花自己一分钱,还净赚了近5万元。

  徜徉于杨庄安置点,柏油路两旁,停车位整齐划一,各种绿色植被相映成趣;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中心、商场超市,配套齐全;更有物业公司的保安、保洁,负责安全、卫生……住在这样一个小区,凌代泉老人的激动之情自然不难理解。

  “我们这个安置点用地面积336亩,设计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包括22万平方米安置房、1700平方米幼儿园、4500平方米小学等建筑,共安置42个自然村庄约1650户村民。目前已入住1000多人,很多人正在装修,将陆陆续续搬进来。”凤凰村党总支书记李帮兵介绍。

  杨庄安置点仅是汤池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安置点之一。2012年,汤池镇启动了军二路以北区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涉及石桥、凤凰、中份、双墩、金冲5个行政村,181个村民组,约1.76万人口。截至目前已建成房屋面积32万平方米,已有13个村民组搬迁到安置点。

  汤池镇工会主席吴俊生介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以把布局分散、数量很大、使用效率很低的农民宅基地以及贫瘠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整理复耕还田,增加耕地面积。“我们这个项目整体能净增3500亩耕地。另外,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现如今农村不少田地处于荒废状态。这些荒废的田地以及新增的耕地连片后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由农业大户租种,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留守在农村的都是老人、孩子、妇女。孩子上学要跑很远的路,各家独自居住也不安全,问题不少。集中起来居住后,他们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各项公共服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因此农民都很认同。”李帮兵介绍,除了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还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拿凌代泉老人来说,他家十多亩的土地经过流转后,一亩地每年可以获得700元的租金,旱涝保收。“目前凤凰、石桥两个村已流转土地15000亩。农民如果愿意,还可以由农业大户返聘到田里拔草、施肥,一天赚几十块钱,又增加了一笔收入。不愿意干农活的,可以到附近的服装厂、电子厂务工,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吴俊生表示,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了农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