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渐成造林主力 “美丽安徽”加速推进

18.03.2016  08:11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3月18日讯 我省在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项目,形成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今年,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社会投资主体承担的造林任务占总面积90%以上。

  3月12日上午,定远县吴圩镇高梗村的桃园里,安徽合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有国正指挥着十几个农民修枝抚育,打药驱虫。2012年,戴有国将苏州胡氏水蜜桃引进吴圩镇,通过大规模种植获得成功。这几年,他陆续投入了一千五百多万元,建成了一千亩的水蜜桃园。下一步,他还将加大投资,打造以经济林观赏和乡村旅游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戴有国告诉记者,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返乡创业的他极大的信心:“一个是林业的补贴政策;第二个,在林业局整个对我们技术性的指导和市场性的开拓也给我们起了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帮助。”

  近年来,我省各地创新植树造林建设和投入机制,推进生态建设主体多元化,引导社会资本利用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

  宁国市汪溪街道办事处殷白村村民李忠义将原来的四亩荒地流转给了当地政府,政府又将土地无偿提供给一家园林绿化公司,并以股份制投资的形式,投入两千多万开展三线四边建设,李忠义也成了该公司的一名职工,经过绿化建设原来的荒山变成了林荫大道,李忠义在家门口务工也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李忠义:“我们承包给一家绿化公司,得了一点补偿,我们又成了公司人员,在里面搞搞养护、除除草,一年也有两万块的钱收入。”

  通过探索股份制造林,宁国市破解了资金不足的难题,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造林绿化新格局,通过造林绿化使农民得实惠,企业有效益,生态得改善,宁国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科科长刘声喜:“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造林主体一定的补贴,同时解决了造林后续管理的问题,保证了“三线四边”建设的美观的连续性的观赏性,后期管护主体也落实到位了。”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等扶持政策,探索创新林业经营形式,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业企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组织等成为造林绿化的主力军。阜阳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用于林业发展的各项奖补,撬动3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发展;寿县政府今年也出台奖补政策,森林增长工程奖励标准比过去翻一番;而合肥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238家经营主体,落实合同造林面积达15.8万亩。1月30号,省林业厅与省银监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为各类林业主体投资兴林注入了新动力。目前全省春季植树造林已进入高潮,截至3月上旬,全省已完成造林112.08万亩,占2016年计划任务120.55万亩的92.97%。省林业厅副厅长齐新:“各种政策的出台调动了各种社会主体的积极性。整个造林完成的任务中90%以上都是由新型经营主体完成,有规模的、质量高的、发展模式好的,都是由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完成的。”(安徽台记者丁雨光、实习生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