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在创新中释放社会活力

22.01.2015  21:43

  新闻摘要

  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建立食品药品黑名单制度……2014年,我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统一实行“一网专员”管理模式

  “家中遇到突发事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向网格工作人员反映,证件办好了他们还会主动送上门。”说起网格化管理带来的便利,家住观湖苑4栋304室的李申民如是说。目前,滨湖世纪社区共有8个网格,网格工作人员承担着核实居民信息、计划生育、城市管理、劳动保障等诸多工作,他们的身影成为小区里一道流动风景。

  2011年起我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服务管理,目前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社区管理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

  2014年,我市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后,我市将按照‘责任网格化,人员专职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总体目标,在全市统一实行‘一网专员’的网格管理模式。意见还就网格员的职责定位、培训考核、待遇保障以及优化社区工作流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办法》。”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居住证开办月余万余人领证

  尽快办一张含金量十足的“居住证”,正成为很多在肥流动人口的共识。

  “基本上每天都有人过来办理,只要手续齐全,一般五个工作日就能领到。”合肥市公安局大通路派出所民警介绍。2014年12月10日,《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当天来自无为县的鲁玲玲幸运地成为合肥首张居住证持有者。别看只是一张证件,这可是很多流动人口期盼已久的。

  居住证持有人在众多方面享受同城市民待遇。“符合本市人才引进条件的,或者居住登记1年以上、在本市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可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保障性住房。仅这两点就有很大吸引力。自去年12月10日以来,全市已有10574人办理了居住证。”市公安局工作人员介绍。

  建立食品药品黑名单制度

  2014年,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新添了一个板块——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点击进入后,5期13起行政处罚信息一览无余。

  2014年,我市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案件办理、风险应急等方面,严格执行已制定的监管制度。在食品药品监管的部分环节和部分品种,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药品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我市建立了食品药品黑名单制度,黑名单管理办法当年8月1日起施行。违规生产、经营食品药品行业的负责人将被拉进‘黑名单’。进入‘黑名单’后,五年之内不得再进入该行业。”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10月29日,我市全面启动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印发《合肥市小餐饮食品安全整顿规范指导意见》,对无证小餐饮企业加强监管。

  社会组织呈现蓬勃生机

  如何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提高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是当下的一个新课题。2014年,我市通过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市社会组织呈现蓬勃生机。

  我市出台了《文化类、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直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直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实行,摒弃了业务单位和登记部门双重管理的束缚,降低了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截至当年11月底,全市直接登记社会组织243个,约占新登记社会组织数的76%。”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