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发展的安徽样本
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中部省份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国情的缩影。作为中部崛起的代表,安徽省GDP近年来以两位数的增速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位。保障经济的车轮持续高速运转,社会的协同发展成为必然选项。近日,记者走近安徽,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探查安徽几年来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发展的成就,捕捉安徽腾飞的另一镜头。
亮点 1
——社会工作者有岗有薪
镜头一: 芜湖市按照“5+1”模式加大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将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聘用到社会工作岗位,并每月增加200元-400元的补贴。市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时,专门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2014年,芜湖市民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的10名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中,有4名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除此之外,人社、司法等系统也在招录和招聘时向社会工作专业的人伸出了橄榄枝。
记者感言: 作为地处中部的安徽,虽然社会建设的速度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但是社会工作事业这朵小花正在悄然开放。目前全省持证社会工作者人数已达到4200多人,随着省厅双开发、双驱动,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1”工程的逐步推进,社会工作者正在基层社区和专业社工机构平台上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着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亮点 2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增速
镜头二: 铜陵市通过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培育了明德社会工作事务所,为其提供免收2年房屋租金的办公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启动资金。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明德社会工作事务所成功申报了省级项目——“江淮社工行动”,为铜陵市狮子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精神慰藉、情绪疏导、习惯养成等关爱。
记者感言: 社会工作者的根在哪里?一定是在离百姓最近的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哪里才能发挥作用?也一定在离百姓最近的基层。2014年,安徽加大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孵化和培育力度,打造社会工作者服务平台。目前,全省民办社工机构数量达到了50多家,较2013年增长了近5倍;设置基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2900个。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有了载体,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有了空间。
亮点 3
——社工改变了服务群体的生活
镜头三: 2014年4月,淮南市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怡养家园”关爱失独老人淮南田家庵区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市、区计生协的指导、监督和支持。“职业社工+社区网格员+志愿者+计生专干”组成的“1+3”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特长,为失独老人抚平心灵和情感创伤,呵护其有缺憾的生活。
记者感言: 一项服务让一个家庭受益,一个行动改变一个群体。安徽省社工协会联合省计生协会开展的“怡养家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不仅帮助了一个群体,还推动了政策的出台。社会工作者的作为赢得了政府对社会工作的更多支持,合肥、芜湖等地纷纷依托民办社工机构为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孤儿和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一米阳光”“春晖助孤”等知名社工服务品牌脱颖而出。
亮点 4
——志愿服务扮靓生活
镜头四: 2013年10月,“滨湖帮客”在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成立,这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你帮我帮,快乐共享”为服务理念,设立红、绿、蓝、金、橙五色帮客团队。红色代表党员帮客,绿色代表环保帮客,蓝色代表为民排忧解难的技术帮客,金色代表少儿帮客,橙色代表热心为居民服务的社工和社区工作者帮客。截至目前,“滨湖帮客”已拥有队员300余人,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服务居民1.5万人次。“滨湖帮客”成为滨湖社区的一张名片。
记者感言: 走进合肥市滨湖社区,从便捷的居民服务中心到干净精致的居民食堂应有尽有,住在滨湖成为一种自豪。“滨湖帮客”,在为社区居民营造祥和幸福的生活氛围的同时,也提升着社区居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认同感和奉献精神。在安徽,还有许多这样的志愿服务组织,一批批志愿服务品牌和特色服务活动,正成为扮靓安徽社会发展的又一道美丽风景。安徽的志愿服务正在以“组织结构网络化、人员构成广泛化、队伍管理规范化、服务水平专业化”为目标的发展道路上继续行进。
结束采访时,正值安徽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建设推进会召开之际。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陈超英在会议上部署工作时用七个“进一步”明确了从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等七项任务。记者感到,安徽的社会工作正在加速,必将腾飞。
由安徽省社会工作(者)协会承接的全国“大爱之行”——“阳光下快乐成长”
革命老区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展顺利。图为儿童在积极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