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斌:在省社企事业单位1-7月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8.08.2014  19:52

在省社企事业单位1-7月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4年8月21日,根据录音整理)

钱  斌

 

    大家辛苦一天了,16位同志作了重点发言,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侧面、角度分析了形势,剖析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任务措施,应该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务实。刚才,崔主任作了主题讲话,对1-7月份的成绩作了概括性的总结,对形势的严峻性作了分析,并要同志们继续努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完全赞成,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听了大家发言,我总体有两点感受: 一是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从1-7月份情况看,暂时还不那么乐观,但已显现出积极的变化。我相信同志们在压力面前一定会不服气、不服软、不服输,肯定会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有信心更需出实招。 战略上的藐视是建立在战术上重视的基础之上。全局靠局部支持,大事靠细节完善。大家的发言都体现出信心和决心,我相信同志们一定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弘扬这种自信。下面,结合会议主题,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省社投资企业高速发展的成因及经验

    清史学家阎崇年说,历史是五千年亿万人智慧的结晶,任何个人的智慧都不会超过历史。历史总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启示。我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省社投资企业近些年改革发展历史,对我们总结经验、谋划未来肯定会大有裨益。2006年到2013年,省社投资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8年来,省社投资企业销售总额由2005年的51.7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82.34亿元,年均增长23.62%;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4233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5.45亿元,年均增长37.77%;所有者权益由2005年的3.0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24亿元,年均增长44%;资产总额由2005年的21.1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20.23亿元,年均增长34%。可以说,8年间省社投资企业取得了高速发展、长足进步。

    (一)高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是体制机制得以优化。 自2001年至2007年全力推进以身份置换、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社有资产投资入股、经营者和员工出资持股等多种方式,对全部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这样,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具备了。 二是创业激情充分释放。 通过股份制改造,员工由“打工”华丽转身为“股东”,由替别人干变成为自己干,主人翁意识显著提高,卯足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加之,省社制定了《投资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与奖惩办法》,大家都充满了一种从来未有过的豪迈与激情。 三是传统主业做大做强。 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传统主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辉隆股份改制后活力迸发,2011年成功上市,至今仍为全国农资第一股;双赢集团由“老大难”快速成长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龙头企业,屡次荣获安徽省质量大奖;茶叶公司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国茶叶百强中稳居前四;棉麻公司在新疆业务成功拓展;盛虹集团正在向烟花爆竹生产领域进军;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办学质量和规模双双提升。 四是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经营范围涉及类金融、房产、化工、冷链物流、生态园林、电子商务等板块。德善小贷蝉联全国小贷行业竞争力百强,和合冷链有着全省单体最大仓容,和合生态的花卉苗木和绿叶园林正在走向全省,合作经济广场的成功开发,安徽网上供销社的点击率不断攀升。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兴产业的活力和魅力。 五是经济指标名列前茅。 省社投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连创新高,在全国省级投资企业中,我省的规模和实力名列前茅,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外省参观学习络绎不绝,总社也在我省成功召开了全国供销社改革发展务虚会。

    (二)主要成因。 一是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 全国GDP总量由2006年的20.94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6.88万亿元,平均增速为9.54%;全省由6141.9亿元增加到19038.9亿元,平均增速为12.86%,尽管期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但有加入WTO和四万亿一揽子投资所形成的内外市场支撑,供销社传统主业和新兴市场需求旺盛等,为社有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二是改革改制的内生动力。 大家知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市场一路向好的趋势下,我们的改革改制已经完成,动力充足,加快发展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三是单位自身的顽强拼搏。 各单位都紧紧抓住了市场和体制的良好机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用智慧和韧劲赢得了企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事业不断壮大。 四是政策支持的引导推动。 8年来中央和地方专项政策性扶持,既激励了干劲,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好的项目,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省社运筹的正确果断。 8年来,首萌主任带领班子成员和处室的同志,经常深入各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沟通协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打响了一个个重要的战役,打赢了一场场艰难的胜仗,为企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成功经验。回顾省社投资企业的发展实践,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 各单位牢固树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机遇意识,在战略上牢牢抓住市场需求、“三农”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支持等诸多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切实做到了把发展机遇转变为现实成果。 二是不断改革就能增强动力。 各单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仍然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积极调整策略,有效分析应对,及时抛却“成长的烦恼”,科学地解决问题,始终把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致胜法宝。 三是做强主业就能勇立潮头。 五指要合拢,拳头才会硬”。大家坚持不懈地坚守主业,做大、做精、做细、做强主业,才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一片新的天地。做强主业并不意味着排斥辅业,没有主业就没有辅业,做强主业可以带动辅业,发展适当的辅业可以养护主业。 四是开拓创新就能多点支撑。 开拓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保持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大部分单位都能在抓住市场良机、拓展经营范围、做深做细主业、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地开辟新领域、探索新方法、提升新层次,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新支持。 五是抓好班子就能带动全局。 省社高度重视各单位的班子建设,采取基本稳定、适时调整的策略,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各单位也是如此,由于投资企业多,选人用人就很关键。实践证明,各单位的班子,都能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甩开膀子干事业,一着不落抓落实,供销社的发展才能有今天。

    二、审时度势应对新挑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审时度势,顺势善为。

    (一)抓住机遇仍是加快发展的首选路径。今年以来,在描述我国经济形势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即“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5月和7月两次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何为新常态?从字面上看,“”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阶段。多数专家认为,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 一是中高速。 即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 二是优结构。 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从而不断优化升级。 三是新动力。 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四是多挑战。 主要是面临国际国内一些不确定性风险的显性化。

    这一经济增速的趋势性变化,对供销社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速度。按照经济学界预测降幅约为25%,省社投资企业的销售和利润的增幅也应该能稳定在20%和30%左右。但这不是绝对的。当前仍然有很多有利因素: 一是 中央高度重视。目前虽缺少具体政策,但现有政策暂时不会变,党委政府会比以前更加重视和支持供销社。 二是 省社投资企业经营的主业大部分都是涉农的,农资、农副产品、农村金融等板块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在农村也有广阔市场。因此,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是可能实现的,而且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在现有市场存量里面多争取一块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是 结构调整很有文章可做。如辉隆新增五禾丰肥业和新型农业公司、双赢新上规范的PET瓶片回收加工生产线、茶叶公司拓展内销市场等,都是通过结构调整来形成规模和效益的支撑。因此,必须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善于抓住不断变化的机遇,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二)深化改革仍是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央要求供销社综合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更好地服务“三农”,壮大自我。省社投资企业上一轮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对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体制性的作用。因为改革了,产权清晰了,职工入股了,机制优化了,活力释放了,高速也就诞生了,所以改革这个法宝千万不能丢。辉隆上市后,一度出现效益下降、精神滑坡的苗头,省社及时引导,辉隆迅速觉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破解难题,走出困境,诸如子公司的设立调整、经营范围的重新划分、新建农业公司板块、建设五禾丰肥业、扩大资本运作等,打出来一系列的组合拳,被动局面很快得到扭转,而且盈利能力大为增强。这就是改革,而且是深化改革,是有质量和效益的改革。尽管与第一轮疾风暴雨式、全体起立式不同,但却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影响发展的新问题。所以我多次说,解决问题就是改革。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果断地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但也有少数企业规模上长期徘徊、效益上不去,关键还是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胆识,缺乏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改革这一锐利武器使用得不够,其结果是机遇一失再失,望市兴叹。因此,只有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做强主业仍是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重点论”告诉我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把握重点,把各种矛盾、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理论上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实际工作中也会事倍功半。主业就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点”,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核心竞争力。主业不牢,地动山摇。企业要在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发展,才能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坚持不懈地培育主业,绝对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辉隆这些年在农资主业发展上下了一番功夫,上游生产化肥,下游连接网络,同时注重发挥品牌、服务、影响的辐射效应,形成了业内不可撼动的地位。双赢集团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主,坚持主业支撑规模,利用双赢品牌,多元经营,增加盈利,实现了拍卖、担保、小贷、房产、物流、文化传媒等多业并举。从双赢的实践看,没有主业的有力支撑,辅业不可能迅速发展;没有辅业对主业的反哺,主业的迅速扩张也举步维艰。辉隆和双赢走的都是做强主业的路子,但内涵又有较大差别。各企业要深入研究,进一步做强主业、做好辅业,主辅相济,加快发展。

    (四)开拓创新仍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法。事物都是变化的,市场更是瞬息万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社有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如何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开拓创新”。开拓创新,不仅仅是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更重要的是业务经营、内部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要上档次、提水平、增效益。 经营上, 要处理好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主业和辅业的关系、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方法和效果的关系等。 管理上, 要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业务和资金的关系、奖励和处罚的关系、职务能上与能下的关系、原则与灵活的关系等。 服务上, 要处理好质优与价廉的关系、普通与重点的关系、服务与经营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继承与变革的关系。总之,开拓创新的实质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在于竞争力的提升。

    (五)人才支撑仍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教育家都是各自单位的领头人,更是省社宝贵的人力资源和财富,没有你们,就没有省社今天的发展。所以,我们培育和造就企业家队伍,打造卓越的经营团队是省社和各单位的首要任务。当前,要针对班子成员存在的知识结构雷同、年龄结构趋同、思维观念相似的现状,一方面要加大自学和教育培训力度,拓宽视野,提高知识层次和整体素质,以适应创新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中层骨干,让他们成为企业家的摇篮和储备库。

  三、当前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了供销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今天我先提出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算给大家吹吹风,没有定论,我们共同思考。

    (一)关于管理模式问题。省社目前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表现在领导联系服务、企管办的日常管理、财会处的投资和贷款管理、审计处的监督管理和理事、监事参与管理等方面。此外,还有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政策性资金管理等。如何管理更有效,哪些该放开,哪些该管严,请大家帮助出主意。我觉得要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以社有企业为中心。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的支撑、平台和抓手,没有了社有企业,供销社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省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也好,服务也罢,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来办事,服务企业,管理企业,最终目的是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按规矩办事。 社有企业一定要按照“三会一层”的组织架构来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有决策、有执行、有监督,不能一个机构包打天下。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规则办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三是实现有效监管。 现在管理部门很多,实际上该管的没完全管到位,该服务的没完全服务到位,究其原因,还是管理不科学。省社需思考,企业要琢磨。

    (二)关于规章制度问题。省社对投资企业的管理办法主要是改制后陆续制定的,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已时隔多年,客观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企业的规模、实力已大为增强,面对新情况,有必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建议各处室认真梳理一下,列出题目,然后由主任办公会研究、修定。

    (三)关于或有损失问题。从近几年审计的情况看,部分企业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对外投资、资金融通等方面的资金沉淀和诉讼案件。有关单位要抓紧采取必要的措施,已经诉讼立案的要敦促法院尽快判决和执行。请有关单位将此类情况整理成文字材料上报省社,省社将竭尽全力推动问题得以尽快解决。

    (四)关于投资扩张问题。投入是产出的基础和来源。但一定要注意“捡到篮子里的不一定都是菜”,要切实防止由于投资分散,子公司数量多,管理力量分散,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各企业要做一次清理,分析一下投资效果,好的继续保留,差的要区分情况作出处理,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要坚决关闭。对新投资项目,“三会一层”一定要慎重分析、论证、提出意见,然后按照程序决策,努力做到以最优的方式、最低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前路任重道远,必须倍加努力。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各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省社将始终作为你们的坚强后盾,与你们一起风雨同舟、携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