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安徽礼赞】织路成网 飞跃江淮大地七十年

01.08.2019  06:32
复兴号”列车飞驰在杭黄高铁线上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6月26日,满载着液晶显示器、机器人手臂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合肥货运中心北站物流基地出发驶向德国汉堡,这标志着安徽省中欧班列已开行整整五周年,累计发运560列。

  7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堪称“世界级黄金旅游线”的杭黄铁路加密开行,同时新增合肥至上海、汉口等方向多趟“长江经济带”跨省概念列车。

  7月24日,在阜阳市境内的商合杭高铁阜阳西站,中铁十一局WZ500铺轨机推送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缓缓到达接轨点精准落位,这标志着我国华东地区第二条快速客运通道——商(丘)合(肥)杭(州)高铁北段轨道贯通,向着11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

  今年以来,长三角铁路建设强力推进,客货运输新产品不断推出,为新中国成立70年献上厚礼。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安徽省会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长三角的一员,安徽正按下发展“快进键”,书写着精彩蝶变的时代答卷。

   铁路成网重构长三角经济发展“新版图

2006年春运,阜阳站前民工潮涌 阜阳站客运人员引导旅客有序进站上车

  1949年8月1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海铁路局成立。如今,在长三角这片热土上,有一张全国最密的铁路网,以全国8%的铁路营业里程,承担了全国20%的旅客发送量。

  194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2.181万公里,人均只有“半支香烟”的长度。那时,上海铁路局运输安全“负重爬坡”,营业铁路仅有1400余公里。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结束了列车轮渡过江长达1.5小时的历史。至此,列车通江只需2分钟。

  进入80年代,在沪浙苏皖等地方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华东地区迅速掀起“中取华东”“强攻京九”“再取华东”等铁路建设大会战,强力推进“短平快”扩能改造工程。

  1996年9月,中国铁路史上工期最紧、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大干线——京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阜阳形成铁路枢纽,创造了“京九速度”。

  以2008年全国第一条有砟高速铁路——合宁客专开通为起点,合肥掀起大规模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高潮,经历了站房改造、生产力布局调整、多座高铁站运营、多条高铁开通和举办多次全国性大型会议等重点任务的考验,实现了合肥铁路枢纽“”字型高铁网络和高铁站新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长三角高铁建设从无到有,呈现“加速度”,开通合宁、合武、京沪、沪宁、沪杭等高铁18条,里程达4171公里,形成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

  高铁在带给人们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力助推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指尖”服务 旅客有了“别样”体验

微笑出乘

  一张小小的车票,牵动着千万人的心。70年来,铁路售票从硬板票、软纸票、磁介票到刷身份证乘车,从人工售票到网络售票,再发展到电子客票,折射出铁路的变化发展。

  7月27日,沪宁城际铁路进行电子客票应用试点,这是铁路客运服务的重大创新举措,旅客乘车凭证迈向无纸化、电子化时代。

  上世纪80年代,阜阳、合肥等地民工潮涌。每到春运,旅客最大的难题就是买票难、出行难,“出去时,蛇皮袋里装被子;回来时,旅行包里装票子。”这是当时外出民工的真实写照。

  随着周边城市合肥、蚌埠、淮北、淮南、六安等高铁站的通车,越来越多的民工选择“普速+高铁”的换乘方式。“一张车票就是一张请柬,拉近了铁路与千万旅客的距离。”阜阳站客运员李玲玲感慨道。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铁路售票进入“互联网+”时代,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缓解了旅客购票难。科技点亮旅途的“智慧”随处可见,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从容、温馨、便捷。

  小厕所也是个“民心工程”。“以前,乘坐火车不敢吃不敢喝,铁路站车人如潮涌,厕位有限,上厕所要排长队。有的旅客无耐只得穿上尿不湿。”阜阳旅客沈建国回忆说。

  昔日“脏乱差”,如今“美洁净”。在上海虹桥、杭州东等客站引入“厕位使用智能引导”、智能“刷脸”取纸、“潮汐厕位调节”等服务新功能,缓解旅客入厕难问题,“小天地”让旅客有了获得感。

   装备“更新换代”发展迈入新时代

中欧班列

  70年前,铁路设备陈旧落后,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沪宁、沪杭甬、津浦、陇海、浙赣、江南(宁芜)、淮南等单线铁路,技术标准低,采用木枕、杂型轨和非标准道岔,单线运输,列车平均时速30公里左右。

  “现在,工务人上道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手不离洋镐、耙子、箩筐‘三大件’。”负责宁安高铁养护维修的芜湖工务段养路工牛军说,高铁釆用国产重型无缝长钢轨,列车安全平稳行驶,刺耳的“哐当,哐当”撞击声音没有了。而今,综合巡检车、大型养路机械、检测车、钢轨探伤车、清筛车、捣固车、打磨车等先进装备投入使用。

  为保障运输安全,长三角铁路在运用机车上安装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列车无线调度电话“三大件”。如今,更为先进的LKJ机车运行监控装置“黑匣子”,红外线车辆轴温测控系统“电子眼”,客车轴温报警器,像一个个安全哨兵,各司其职,分兵把手在万里铁道线上。

  迈入新世纪,重载技术全面实施,机车动力也完成了从小型到大型、从蒸汽到内燃再到电力的更替。时速120公里、单机牵引6000吨的大功率机车装备华东铁路,“和谐”型等大功率机车配属从397台增加到现在700余台,机车检修实现自主化。

  目前,长三角动车组成为旅客运输的主力军,动车组配备由2012年末的294标准组,增至目前的715标准组,约占全路动车组总数的21%,其中“复兴号”增至169组,位居全国铁路局集团公司首位。“铁路从普速到高铁时代,变的是速度,不变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党的十九大代表、杭州客运段列车长陈美芳说。

  70年昂首奋进,70年换了人间。目前,安徽省境内高铁纵横交错,其密度位居华东之首;长三角区域内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1—3小时”高铁交通圈,同城效应显现。

  安徽铁路发展步伐仍未停止:建设中的郑阜铁路安徽段、商合杭高铁商合段已于7月15日起开始静态验收,并于今年11月底前同步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将与京九客专和商合杭铁路衔接,与长三角城际铁路网互联互通,形成我国西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沿线群众可以充分享受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红利,对助力区域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三角铁路将继续书写着东方奇迹。(路轩 记者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