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酥梨核心原产地成“微商村” 年销售额逾6500万元

26.10.2016  06:32

人民网砀山10月25日电(杨坤 戴红)从安徽省砀山县城出发一直向东,行驶近20公里,穿过“梨树王”景区,就能抵达砀山酥梨的核心原产地——良梨村。

这原本是一个多省交界、偏远贫穷的皖北普通小村,自打2014年有村民尝试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当地盛产的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特色农产品尝到“甜头”后,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微商从业人员已有1700余人,年销售额逾65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微商村”。

微商淘金——男女老少齐上阵

中午时分,走进良梨村村民翟灿灿的家中,午饭的香味扑鼻而来。翟灿灿专心致志地端坐在客厅的方桌上填写快递单,一双儿女围坐在她身边,全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到来。

翟灿灿专心致志地端坐在客厅的方桌上填写快递单

为了养家糊口,翟灿灿常年在外打工。2014年,她听说乡亲们做微商赚了钱,就回乡做起了微商。仅去年一年,就卖出5000多件黄桃罐头、1000多件梨膏、3000多件酥梨,比打工时的收入多了10倍多。

44岁的樊建波,上有老、下有小,又无固定职业,曾是良梨村典型的贫困户,他目前所住的低矮、破旧的平房,印证了这一说法。可如今,他家的院子里每天被围得水泄不通,前来发快递的村民络绎不绝。

樊建波告诉记者,他不仅做微商,销售当地盛产的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特色农产品,还承揽了快递业务。仅快递这一项,每天收揽至少400件,每件能从快递公司获得0.5元提成,一天就能收入200多元。

61岁的樊敏和侄媳妇李婉婉在为客户分拣、包装砀山酥梨

“这两年,我做微商,媳妇收快递,我们家买了两辆车,闺女上大学、儿子念高中,再也不愁学费了。”樊建波说,他正计划明年一开春,就开始建楼房。

看到邻居们做微商都发家致富了,61岁的樊敏也要试一试。“梨膏清肺化痰,老少皆宜,我从小就掌握了熬制工艺,别人做微商能行,我也能行!”她自己熬梨膏,让侄媳妇教她用微信,让儿子设计产品包装,又给自己的梨膏取了个名字:“樊三姐”。

“去年刚开始干,就卖了30多万!”樊敏说,没想到她亲手熬的梨膏如此受欢迎,远销内蒙、广西、浙江、海南、上海等十几个省份。

何以狂奔——天时地利又人和

长期研究农村电商课题的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对砀山“微商村”现象颇感兴趣,今年已来砀山四趟。

汪向东表示,微商是指在移动端上进行商品售卖的小商家,是人人创业、人人创新的最简单平台。良梨村村民从事微商有着独到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砀山是闻名遐迩的“酥梨之乡”,良梨村又是砀山酥梨的核心原产地,著名的“梨树王”就生长在这里。

“一开始,外地的朋友让我给他们寄点酥梨,大家都觉得味道好,要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想到了做微商、卖酥梨。”80后小伙樊伟利是良梨村较早从事微商的一批人,看到市场前景广阔,他索性辞去了自己的公职,专心做微商,去年销售额已达3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400万元。

通过接触微商,良梨村村民的营销意识不断增强。如今,他们不仅卖酥梨、罐头、梨膏,就连家里的干豆角、南瓜片、土鸡蛋、粉丝条都放到了朋友圈,而且很受欢迎。

“良梨村有着如此浓厚的微商从业氛围,与示范带动作用不无相关,与全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无关联。”砀山县商务(招商)局局长徐继胜认为,一人成功,众人争相效仿,继而形成了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局面。

电吹风当作封袋机,梨膏模具自己制作、学习PS设计包装……为了做好微商,良梨村村民绞尽脑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潮。

为了壮大微商产业,良梨镇政府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微商从业人员的扶持力度。良梨镇党委书记刘建告诉记者,该镇不仅向徽商银行申请了5000万元授信额度,还经常性开展各类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

就在10月19日,良梨镇还举办了一场为期3天的微商培训会,镇政府能容纳200多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不忘初心——让“微商村”成为“新引擎”

“微商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大伙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净化了社会风气,提高了村民素质。”良梨村党总支书记樊庆洪如是说。

据樊庆洪介绍,微商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村民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整日打麻将,还有的聚在一起说东家长西家短。大家从事微商之后,一心一意奔小康,再也无心顾及这些。此外,通过与外界交流,村民们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种种改变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微商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刘建表示,镇委、镇政府正着力把良梨建成“互联网小镇”,通过建立“创梦空间”、建设智能化网络,让“互联网+”在良梨镇遍地开花,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

有关专家表示,移动工具造就微信商业发展空间,微商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在不断的国家政策利好下,农产品进城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在农村电商还在步履维艰地下探农村市场之时,“农村版”微商已经借助低门槛潜入了农村市场最底层。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销售模式,微商也在助力农特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逐渐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

砀山县副县长李建礼告诉记者,微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推动着农村电商快速规模化发展。在砀山,像良梨村这样的“微商村”数不胜数:良梨镇三坝集村微商从业人员1097人,年销售额约2400万元;葛集镇高寨村从业人员236人,年销售额逾1500万元;唐寨镇山寨村从业人员185人,年销售额近2100万元;李庄镇海升新村从业人员152人,年销售额达1900万元

李建礼坦言,目前,微商正在经历着由粗放式草根化野蛮生长到逐步建立规则和规范,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过程中,且普遍面临着来自信用保障、产品质量、知识产权、培训规范、渠道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砀山县政府正紧锣密鼓调研,及时找寻破解之道,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微商正在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电商也闯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好路子。”砀山县委书记王广敏表示,砀山县将不忘初心,以成功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驱动着电商、微商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培育更多的“微商村”,让其成为砀山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原标题:砀山“微商村”:男女老少齐上阵 年销售额逾6500万元